秋鶴
林風眠. 中國畫 685×69.3厘公尺,1960年。
黃渤談《秋鳥》的收藏。
正文|揚子。
林風眠是20世紀中國現代藝術的開拓者,是中國現代藝術教育的重要奠基人,是“中西融合”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和重要代表。 1925年冬,年輕人不到的林峰眠從法國留學回來,在蔡元培的大力推薦下,被聘為國立北平藝術學校校長,投身於“改革”藝術院校的事業。他認為,“繪畫的本質是繪畫,不管是派系還是西方”,只有努力倡導中西藝術“和諧”的思想,才能實現藝術的個人實現和精神觀念的融合,從而“實現中華藝術的復興”。 從“為中國藝術界開闢一條血腥之路”的決心,到“我下地獄”的精神,再到主持許多西化藝術運動,西方和解的教育理念一直沒有完全實現。 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對以他為代表的“新派”和“形式主義”的批判下,林風眠離開了**美術學院華東分院,開始了他在上海孤獨的“閉關”生活。 他不再向外界宣告自己的藝術主張,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乙個相對自由的空間裡思考藝術。 《秋鶴》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創作於1960年的《秋鶴》與《在水面上》、《早春的暮光之城》、《四隻蒼鷺》和《魚鷹船》等11件作品一起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作品中,水面浩瀚無垠,蘆葦低垂,五隻黑鶴高低散落,展翅低飛,婉轉輕快地懸掛在天地之間,卻始終籠罩著一層寂寞的色彩。 畫中塗抹大塊墨水,挑青赭色墨水,微微應用西方法的輕盈結構,用小毛筆勾勒和揉搓,毫不費力地營造出朦朧的東方內涵和“轉瞬即逝”的現代美學。 短短幾筆,他就將傳統繪畫的魅力與現代西方繪畫的形式感融為一體。 這只畢生追求藝術理想的“孤鳥”,在尋找繪畫本身意義的艱辛旅途中,也形成了人格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獨特性,走出了一段獨特而美麗的過程。
百科全書搜尋中國美術館或掃瞄***
責任人:楊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