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與一位來自日本的朋友進行了深入的交談。 在談話中,他無意中透露了乙個令人震驚的訊息:日本對自己在旅遊業的困境感到遺憾,但似乎為時已晚。
他告訴我,自從日本決定排放核廢水以來,中國遊客對日本旅遊的興趣急劇下降。 這對日本的旅遊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為中國遊客一直是日本旅遊業的重要支柱。 據他介紹,日本的旅遊業現在處於極度焦慮的狀態。 隨著中國遊客的減少,來自其他“一帶一路”國家的旅遊業也從中受益。 例如,由於中國遊客的到來,古都寮國的旅遊業蓬勃發展。
根據2019年的資料,日本接待了近3000萬外國遊客,其中中國大陸遊客占近三分之一。 中國遊客在日本東京購買奢侈品的大膽風格,一直被日本人稱讚為“慷慨”。 然而,今天,這些遊客的缺席已經拋棄了曾經繁華的旅遊景點。 日本**還強調,中國市場仍然是日本旅遊業未來的關鍵。
據了解,中國遊客不僅減少了赴日遊,而且對歐美旅遊的興趣也在逐漸下降。 就在日前,美國**還感嘆,雖然中國放開出境旅遊政策一年多,但中國遊客卻沒有如預期回歸,直接導致全球旅遊損失高達1290億美元。
為了吸引中國遊客,一些航空公司甚至將上海飛往日本和南韓的航班**降至零元。 與此同時,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也在不斷延長免簽政策的有效期,各種手段層出不窮,競爭激烈。 人們可能想知道為什麼人們不像以前那樣熱衷於去歐洲、美國、日本和南韓旅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人們不再盲目崇拜那些發達國家。 過去,人們喜歡去歐美、日本和南韓旅遊,主要是因為覺得那裡的生活很好,可以買到很多便宜的奢侈品,這讓他們覺得很有面子。 但如今很多人去過那裡,發現那些地方的真實情況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完美,景區的價效比和熱情甚至比不上哈爾濱、淄博等國內地方。 相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遊客的熱情非常高,當地的消費水平相對適中。
其次,中華文化的自信增強,民族潮流品牌的崛起打敗了洋文化。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出國旅行和留學被認為是一件非常“挽回面子”的事情。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不再盲目追求外國文化,而是通過穿著民族時尚品牌和使用國產商品來展示自己的文化身份。
以今年的農曆新年為例,有專家**今年的生育率會大幅上公升,因為很多人都希望生個龍寶寶。 或者看看這段時間抖音和唯品會的“過年節”,國超相關產品增長勢頭迅猛。 僅在特賣電商唯品會上,龍年主題運動衛衣銷量環比增長超過3倍,多款國潮禮盒銷量也迎來爆發式增長,消費者以年輕人為主。
中國遊客的這些變化,充分體現了人們日益自信、理性、務實的消費觀念。 現在,很多人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與其匆匆出國,不如先去看看那些沒有踏足中國的山川,多了解一下人類歷史和民俗風情。 這段時間,大家都在忙著準備新年貨,歡快地迎接新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