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這個詞常常讓人聯想到紅軍戰士在雪山和草地上掙扎的畫面,但長征並不侷限於這種難忘的苦難。 事實上,在長征過程中,紅軍穿插著敵人的重重包圍,每一步都充滿了生死考驗。
拉齊口戰役是長征中極其關鍵的戰役,也是一場出人意料的勝利之戰。 它對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第一次拉齊庫戰役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
這場戰役對中國革命有何影響?
1934年10月,**蘇區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遭受嚴重失敗,致國民黨反動軍隊逼近邊界,逼近**蘇區腹地。
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紅軍被迫轉向戰略轉移,開始了艱苦的25000英里長征。 蔣介石組織了多次“圍剿”,但始終如願以償,這一次他使出渾身解數,終於逼迫紅軍轉移,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立即集結25個師和數十萬大軍,對紅軍發動五方封鎖,企圖包圍和殲滅紅軍。 湘江戰役開始後,紅軍在新威、界首、覺山三大阻擊戰後損失慘重,兵力從出發時的8人增加人數從6萬多人突然下降到3萬多人,可見戰爭的慘烈。
湘江魚十年沒吃,湘江水三年沒喝。 “當地人民非常尊重死去的紅軍士兵。 1935年1月1日,紅軍戰士強行渡過吳江,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紅三軍突破了孫家渡渡口,其他渡口也順利渡過了吳江。
紅軍強行渡過吳江後,迅速攻占遵義,數十萬國民黨追兵被阻擊在吳江以東和以南。 這一戰為紅軍贏得了喘息的機會,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召開了生死攸關的遵義會議,確立了以***為核心的領導地位。
遵義會議後,紅軍經過慎重考慮,決定離開遵義,挺進長江護城河,向川陝革命根據地挺進,計畫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共同在川西北建立革命根據地。
時至今日,赤水四渡仍被譽為戰爭史上的傑作,許多軍校都以此為研究物件,卻一直無法理解紅軍的行動計畫。 這種高度靈活機動的機動作戰策略,巧妙地穿插在敵人的重兵之間,不僅成功地擺脫了敵人的包圍圈,而且粉碎了敵人的包圍計畫,使紅軍由被動轉為主動,可以說是初生的驕人之作。
四都赤水之所以這麼厲害,關鍵在於預測敵人的心思和行動,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1935年1月19日,紅軍戰士計畫分三路前往赤水、土城,但在行軍途中遭到國民黨軍隊的阻撓。 由於長途跋涉,紅軍戰士不適合正面作戰,戰鬥一開始,紅軍就陷入困境,被敵人包圍。
面對這種兩難境地,**很快做出了撤退的決定。 然而,紅軍的退路已被切斷,渡過赤水的唯一途徑就是渡過赤水。 紅軍一渡赤水,蔣介石反應迅速,在扎西周圍形成新的包圍圈,迫使紅軍向金沙江方向推進。
蔣介石已經在沿途部署了重兵駐軍,等待紅軍進入包圍圈。 在這種情況下,紅軍似乎沒有出路。 但***做出了乙個讓蔣介石沒想到的決定——直接回黃北。
蔣介石為了阻止紅軍的移動,將部隊從錢北北部調往四川、雲南等地,紅軍輕而易舉地突破了他的包圍圈。 然而,蔣介石不能就此止步自封,他立即發動了新的進攻,親自飛往重慶接任指揮。
面對這種情況,**下令三次渡赤水,再次成功突破蔣介石精心設計的包圍圈。 這一次,國民黨軍隊被玩弄了,**在三次渡過赤水之後,他們立刻想到了四次渡過赤水,希望徹底擺脫敵軍。
為了迷惑蔣介石,**決定用假訊息,假裝和瑞德在一起。
第 2 和第 6 集團軍匯合,這使得敵軍得以轉移。 事實上,紅軍部隊在***的帶領下,已經四次渡過赤水返回貴州,國民黨軍隊就是這樣經過紅軍部隊的。
如果蔣介石當時知道這個訊息,估計他早就氣得半死。
採用“明秀棧道暗黑陳蒼”的策略,先有遠見,無敵。 紅軍主力四次渡過赤水後,抓住雲南軍東調增援貴陽的機會,迅速挺進雲南,向昆明施壓。
這迫使敵人返回防禦,降低了金沙河的防禦力。 紅軍立即強行渡過金沙江,擊敗了敵軍兩個團,再次成功逃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和攔截。
1935年5月初,紅軍戰士成功渡過金沙江,繼續向北推進。 蔣介石意識到紅軍打算渡過大渡河進入四川西北,立即命令薛岳率領大軍渡過金沙江北上,緊急向西昌進軍,並動員四川軍隊阻擊大渡河左岸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