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沈拓。
江西豬王“*ST正邦通過重組化危為安,奧農生物一腳踏入同一條江,如今命運岌岌可危。
4年前,這兩家養豬企業的老闆們的生活是那麼令人羨慕——*ST正邦的林寅蓀成為江西首富; 吳友林控股的奧農生物科技,是行業內的一匹黑馬。
這兩位江西“豬老闆”有著一模一樣的“野性”風格,還在不斷加大槓桿支撐規模。 當超級豬週期到來時,危機隨之而來。 在最困難的時候,正邦的豬被餓死了,奧農的帶崽的母豬也被悄悄賣掉了。
養豬業注定是一項高風險的業務。 週期的“劇本”幾乎是一樣的,理論上,賺一年,平一年,虧一年,其實能這麼幸運的養豬企業寥寥無幾。
在這一輪超級養豬週期中,養豬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越來越複雜。 前兩年怎麼賺錢,這兩年怎麼吐出來。 就連“豬王”沐源股也受不了了,將迎來2023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現在,上市的養豬企業都在努力度過這個冬天,但誰也不知道這個冬天會持續多久,還能堅持多久。
兩難境地
在退市的懸崖邊上,雙胞胎集團將是*ST正邦(002157SZ)回落,公司2023年成功扭虧為盈,但扣非淨利潤後仍虧損50億元至70億元。這意味著,重組計畫實施後,公司主營生豬業務將重回正軌,需要時間,需要市場的多重考驗。
從全行業來看,去年國內養豬人均損失76元。 行業的大趨勢就是這樣,誰也沒人難過。
即便是一向保持不虧損體的沐源股份,2023年也撐不住,歸母淨利潤預計為-39億元至-47億元,為公司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就連以控制成本著稱的“豬王”,依然如此,其他生豬企業可想而知。
溫的股票(300498.,這是養豬業最好的投資深圳),預計去年淨利潤虧損60億元至65億元;大北農預虧損18億元至22億元; 奧農生物虧損30億元至36億元。 虧損超過10億的還有唐仁深、天康、天邦、新五峰。
當然,養豬企業(000876SZ)這個替代方案。其2023年利潤預計為3億元,但這主要來自對白羽毛肉禽及食品深加工業務的戰略投資的引入,將影響歸母公司淨利潤51億元至52億元。 至此,公司終於避免了連續3年虧損的尷尬局面。 但對於行業的大勢,執掌公司10年的劉暢深知,這是乙個“前所未有的困難環境”。
在普遍虧損的情況下,養豬業的負債水平居高不下。根據西南**研究報告,該行業的整體負債率已從 2021 年初的 53 上公升去年第三季度增幅為5%至683%。奧農生物科技 (603363.)SH)、天邦食品、*ST正邦,更是令人驚嘆。03% 和 16261%。
與此同時,企業的現金流也經受住了考驗。 2023年底,奧農生物、沐源股份、新希望等陸續披露融資資訊,計畫分別募集18億元、80億元、730億元5億元,主要用於償還貸款、補充流動資金等。
最難的清豬週期
這一輪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的生豬週期至今仍未結束,是家養豬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最殘酷的一次。
生豬價格、飼料**和市場需求共同構成了影響生豬企業的三大因素。
飼料高,壓縮了養豬企業的利潤空間; 如果市場需求較少,也會影響屠宰**。 養豬企業兩難境地,只有提高養殖技術,嚴格控制成本才能掌握主動權。
根據華安**和國金**的研究報告,2023年,沐源股份(002714SZ)年均完成養殖成本為15元公斤,其年平均銷售價格為14元82元公斤,入不敷出。
豬不好,但飼料繼續上漲,難以抑制。 家養育肥豬飼料均價從2019年的3上漲03元公斤公升至39元公斤。 養豬企業和養豬戶都在抱怨。 據公開資料顯示,去年散養豬月損失最高420元,大型豬月損失最高243元。
生豬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卷。 去年,中國屠宰了7頭豬27億頭,同比增長38%,創2016年以來新高; 年豬肉產量5794萬噸,同比增長46%,為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豬肉的供應量在增加,但最終消費量卻在減少。 據中國商業產業研究院預測,2023年中國家庭人均豬肉消費量為277公斤,比上年增加約2公斤97%,遠低於上一年的675%的增長。
人均豬肉消費量也明顯下降。 2014年,中國人均豬肉年消費量為368公斤,去年已降至23公斤5公斤。 受水產品、家禽等肉製品多元化影響,同期豬肉佔居民肉類消費的比重由63位上公升至63位3% 至 491%。
此外,餐飲市場的變化也影響了豬肉消費。 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國內餐飲企業登出和撤銷數量將超過126家50,000,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
什麼時候翻身?
春節前,在老家養豬的表哥宰了200頭豬,損失了10多萬元。 即便如此,他還是很擔心,能不能在年初就進一批仔豬來填滿豬圈?
去年的瘋狂週期拐點沒有出現,今年的豬價也不會出現**,在很多券商研究報告中,幾乎一致而謹慎地**預計會出現“趨勢性上漲”。
生豬價格能否上通道,與產能密切相關。 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底全國種母豬群為4142萬頭,減少5頭7%。根據種豬數量對商品豬的供應情況,一般週期為9至10個月,**至少在今年上半年,生豬價格不會有太大變化。
Max研究報告,在生豬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不宜看好***。
規模化養殖,在一定程度上讓上市生豬企業具備了對沖風險的能力,但產能擴張帶來的債務風險也讓一些企業命懸一線。
今年1月以來,奧農生物已5次披露欠債資訊。 截至2月17日,公司累計在銀行、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累計逾期債務本息約17筆17億元,佔其最新審計淨資產的68%59%。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負債總額為14789億元,資產負債率8941%。雖然自救行動非常積極,但結果平平。
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吳友林不願看到公司成為第二個正邦,於去年12月決定將公司出售給大北農(002385.)SZ),畢竟他是福建大北農地區的負責人。沒想到,半個月後,這部A吃A的行業眼劇出人意料地終止了。
此次變動的原因,除了奧農生物股權凍結等大變動外,在行業下行週期中,大北農自身也有一定的財務壓力。
截至2月19日,吳友林及其協同行動的奧農投資持有的奧農生物科技股份總數為3股56億股,佔總股數的90%29%。
2月初,債權人達洲集團已向法院申請奧農生物進行預重整,並已獲得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批准。
一旦進入重整程式,吳友林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將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早些年,奧農生物通過*ST正邦這樣的飼料發了大財,後來又涉足生豬養殖,成為行業黑馬,如今已經連續3年虧損,已經到了最黑暗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