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美好願望,每乙個願望都與“順”字息息相關,如:一帆風順,萬事順利,風雨順遂,等等。
其實十有八八,人生不如意,逆境是人生的常態,怎麼能分辨出外人呢! 如果只是一些瑣碎的煩惱,石鐵生的不盡如人意與人生有關,如果是天上的考驗,那麼這些考驗就太重了。
石鐵生堅強的意志和開朗的性格為他贏得了名聲和掌聲,他一生的慘痛經歷被當作正面教材,教導學生學會與命運抗爭,在逆境中勇敢面對挫折。
但石鐵生的痛苦是真實的,沒有人能真正感同身受。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石鐵生,是來自他曾經發表的一篇文章《秋憶》,由於雙腿癱瘓,他的脾氣變得暴躁、沮喪、抱怨,只知道自己痛苦無比,卻忽略了家人也在無形的角落裡默默地擦眼淚,當母親因肝病突然去世時, 他領悟了生命的意義,要好好活著。
石鐵生出生於1951年1月4日,父母都是當地知識分子,收入還不錯他可能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在文學方面頗有天賦。
但他小時候的素質不是很好,小學時就喜歡運動,尤其是跑步,每次跑步比賽都會拿到第一名,但也因為運動過多,關節受傷了。 初中畢業後,他趕上了“上山下鄉”的活動,一向喜歡體力勞動的石鐵生主動報名,到延安農村加盟佇列。
第一次來到艱苦的農村,他只能暫時住在山洞裡,當時正值秋冬,夜晚極冷,石鐵生身體不好,無法適應惡劣的環境,沒過多久就凍傷了,只能回京接受**。
回到北京的石鐵生還是懷念曾經工作過的土地,身體一恢復,就又去延安插隊,隊裡的人知道他體弱,特別照顧讓他做放牛和喂牛的更輕鬆的工作。
當時,喂牛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牛是生產隊的主要勞動力,比如犁地、拉犁的重活都要靠它,如果喂牛人偷懶不讓牛吃東西,肯定會影響生產隊的工作進度。 石鐵生能夠得到這份工作,也是因為團隊中的長輩們對他的信任。
石鐵生實在是沒有辜負他們的信任,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他都會按時喂牛,喂牛是乙份好活,要泡到黑豆變軟,撒在牛飼料裡,因為生產隊裡沒人做這種細緻的檢查, 很多喂牛的人都會偷工減料,但石鐵生卻沒有!
哪怕是半夜,他也像往常一樣起床加草喂牛,冬天風很大,尤其是半夜,牛棚四面通風,正在喂牛的石鐵生凍得瑟瑟發抖。 喂完牛後,他會主動收拾牛棚再回去補覺,睡眠時間不長,但在一起卻是最有活力的!
好在牛沒有辜負石鐵生的辛苦餵養,一頭一頭的牛都長得又壯又壯,每次他跟其他生產隊的牛比較,他養的牛總是比其他生產隊的牛幹活多。
然而,不幸的事情還是來了,那天他像往常一樣去山上放牛,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讓他患上了感冒,原本的小病讓他發了好幾天的高燒,腰傷也沒及時好**,反而變得更加嚴重。 最終,他坐在輪椅上被推出醫院,醫生宣布他雙腿癱瘓。 那一年,他只有21歲。
對於任何人來說,雙腿癱瘓都是非常沉重的打擊,更何況石鐵生當時才21歲,人生有無數種可能,人生才剛剛開始。 只不過,還沒來得及大放異彩,他的翅膀就被命運折斷了。
其實一開始,石鐵生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堅強和無意義,這樣的生活讓他感到窒息,他曾三次自殺未遂,妹妹石嵐曾透露,她看到石鐵生把整瓶藥吞進肚子裡,然後痛苦地翻身躺在床上, 然後她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絕望,她的哥哥真的很想死,他沒有追求生活。
幸運的是,在母親和姐姐的鼓勵下,斯泰森接受了四肢癱瘓的事實,生活重回正軌。 1974年,他被分配到北京的一家工廠擔任古董畫家,同時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 1981年,他被診斷出患有腎病,因此他不得不回家休養,專心寫作。
石鐵生將自己的經歷和生活感受融入筆下,寫出深刻而富有哲理的文章,很多讀者被他的文字所折服,慢慢地,他的讀者越來越多,他的創作開始得到官方的認可。 石鐵生曾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年度文學作家獎、首屆魯迅文學獎等重量級獎項之後,他還受邀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89年,石鐵生遇到了他一生的摯愛,陳希公尺。
其實,他們第一次以書信的形式交流,是在1979年,當時曾是雜誌社編輯、石鐵生忠實讀者的陳熙彌,兩人來來回回10年,才終於見到他。
第一次見到陳熙姥,石鐵生就覺得她是墜入凡間的維納斯,殘缺不全的身軀絲毫不影響她的美貌,她是那麼的美麗動人,像是一道暖心的光!
陳希公尺也是殘疾人,他有著同樣的經歷,兩人是那麼的相似,又那麼的了解。
石鐵生曾說過,遇見陳熙公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運,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那一年,他們結婚了,他們的朋友們非常高興石鐵生晚年能有乙個笑容燦爛的女孩,而這個女人的出現,恰恰為他陰鬱的人生增添了一抹色彩。
兩人做了很多石鐵生以前不敢做的事,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大山,走到哪裡就拍照。 **中的情侶一直相視一笑,瘦弱的**承載著兩人難忘的甜蜜回憶。
文學和幸福的家庭給了他很多正能量,當他以為自己終於要擺脫不幸的陰影時,老天爺又給他開了個玩笑,他被診斷出患有尿毒症,必須依靠每週三次透析才能生存。 **血液透析的過程是痛苦和昂貴的好在北京**和中國作家協會承擔了石鐵生的大部分費用,讓他可以靠寫作治病養家餬口。
石鐵生的意志力很強,普通人早就被雙腿癱瘓的打擊給摧殘了,別說患上了尿毒症這種嚴重的疾病,更何況透析過程的痛苦,這種疾病也隨時可能奪走人的生命。
反觀石鐵生,經過一連串的變故,他的心態也不像以前那麼煩躁了,也就是說,他覺得無所謂。 他已經與死擦肩而過好幾次了,也不再怕死,想死就來,畢竟攔不住,石鐵生還用幽默的語氣告訴了朋友自己快要死了,朋友氣得大聲罵了他一句, 但他卻無動於衷地笑了起來。
不得不說,石鐵生真的是人生的奇蹟,他做了很多身體健康、四肢靈活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不再在乎生命的長短,只追求生命的寬度,努力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精彩。
即使他無時無刻不在病痛折磨,他仍能寫出《我和大地祭壇》《病間斷筆》《我的丁乙之旅》《餘生漫長,不要驚慌,不要失望》等優秀文章。
石鐵生既然被診斷出尿毒症,就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不願意就這樣離開這個世界。 至少在離開之前,貢獻最後一點餘熱。
想了想,他怕那一天會毫無準備地到來,於是他決定把自己的遺願告訴妻子陳希公尺:不辦葬禮,而是捐獻器官給醫學研究或有需要的人。
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很快。
2010年12月31日,59歲的石鐵生癱瘓在醫院病床上奄奄一息,他感到極度難受,疼痛如脊髓般衝擊腦部,似乎第二天就活不下去了。
他的妻子陳希公尺看著躺在床上痛苦呻吟的石鐵生,忍無可忍,恨不得直接拔出氧氣管,防止他忍受非人的折磨。
現在在這種情況下,她只想靜靜地陪著他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 最近,她照顧重病臥床不起的丈夫,她很久沒有休息了,身體虛弱憔悴,眼睛黑眼圈很大,但她不能去,她知道丈夫需要她的陪伴。
斯泰森曾經說過,只要陳熙公尺在這裡,他就有活下去的希望,陳熙公尺為什麼不把他當成自己的救星呢?
一路走來,她知道石鐵生與不公平的命運抗爭了多久,21歲就失去了行走能力,後來患上了腎病,患上了嚴重的尿毒症,靠每週三次透析維持生命,透析有多痛苦,知道的人一定知道, 但他仍然頑強地活著。
石鐵生現在已經59歲了,他看不起自己的一生,與其活在病床上,不如死了,走出苦海。 只不過,一想到病人在天津等待肝臟救命,就遙不可及,不能輕易馬上死去。
2010年,很少有人願意在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在人們的眼裡,就算死了,也要有尊嚴,捐獻遺體的行為很偉大,但一旦捐獻了器官,就是一具死屍。 在當時,這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大家都認為是一件壞事,這足以看斯泰森做出這個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
但就算他想摘器官救人,病人在天津,又遠在北京就醫,距離也是個問題。 要知道,一旦人死了,器官就會慢慢缺血,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器官移植,那麼器官就會被丟棄。
此時,石鐵生已經因為腦溢血陷入了深度昏迷,發著高燒,臉色通紅,呼吸斷斷續續,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只能忍著最後一口氣,只為等待大夫的到來。
這種疼痛,光是忍受一刻鐘就痛苦極為,石鐵生堅持了9個小時,中途經歷了轉院的疲憊,這一切都是為了挽救另乙個人的生命。 他知道疾病和死亡可以折斷乙個人的最後一根神經,在被診斷出尿毒症後,他看著身邊的重要人物乙個個熬紅了眼眶,自然不想看到另乙個家庭遭受和他一樣的痛苦就好像他的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一樣。
2010年12月31日凌晨,石鐵生在北京去世。 他撥出最後一口氣,終於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值得慶幸的是,他做到了,並成功地將肝臟移植到天津的病人身上。
年輕人不知道悲傷的滋味,他擔心新詞。
現在的年輕人浮躁,只要遇到最輕微的困難就誇大到10分,堅持給自己各種藉口和心理暗示。 當我們了解了石鐵生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可以活得如此透明。
對於普通人來說,雙腿癱瘓是不可逾越的障礙,但石鐵生卻飽受雙腿癱瘓、腎病、尿毒症等變化的折磨,並沒有失去對生活的熱愛。 他用自己的生命教導我們學會珍惜生命和我們周圍的人。
石鐵生曾開玩笑說,他的職業是疾病,副業是寫作。
他給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那燦爛如冬日陽光的笑容和一雙像孩子一樣清澈的眼睛,他把所有的溫暖都給了別人,痛苦由自己承擔,樂觀的人生態度滲透到他的話語中,構成了文章語境的支撐。
石鐵生的一生無疑是充滿災難的,作為乙個人,他真的很棒! 有人認為斯泰森之所以偉大,只是因為他的苦難,他的作品就是因為這些苦難才有深度。
但事實是,古往今來,有很多人受過苦,但他們並沒有把苦變成動力,只是因為這是一種真正的苦。 石鐵生只有乙個,造就他的從來都不是艱辛,而只是他自己。
石鐵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每乙個正在成長的年輕人,即使前方的路暫時沒有方向,也不能失去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你的餘生很長,只要你繼續前進,你一定能找到另一條路。
沒有人的人生永遠可以過得好,遇到困難和障礙是人生的常態,在面對困難和考驗的時候,不妨回顧一下石鐵生的一生。 你會發現上帝並沒有關上所有的門,希望總是在門縫裡。
不完美的人生是真實的,活在當下,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像石鐵生一樣,不忘初心,擁有堅強的意志,才能追求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