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竣工以來,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峽工程一直是長江上最重要的水利工程,至今仍令人嘆為觀止。 在這種情況下,它能持續多久? 這個專案是否收回了成本?
1.三峽水電站的發展歷程。
三峽大壩建於20多年前,孫中山視察宜昌上游水利情況時,萌生了用水閘控制下游河流的巨集偉構想。
他覺得在這裡建大壩不僅通航,而且對防洪有作用,但因為資源和資源,他不得不放棄。 後來,孫中山多次提到這個問題,並說他希望後代做這項工作,因為他一直覺得這個專案是乙個造福子孫後代的好工程。
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也在增加,長江上的幾次洪澇災害給新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處理長江地區的洪澇問題迫在眉睫。 雖然三峽的建設受到了一些負面影響,但最終,這個龐大的工程得到了國家的批准。
這個專案無疑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專案,它不僅會對大壩周圍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而且成本也很高。 但是,既然要建成,就必須克服一切困難,建成它。
好在三峽水電站的建設對長江中下游洪澇的緩解效果很好,電站產生的效益也將在短時間內得到回報。 在導航方面,這也使大型船隻更容易在海上航行。
2、三峽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進一步改進。
三峽已經建設了17年,但關於三峽的討論從未停止過,最熱門的話題是:“我們還能堅持多久? ”
很多人對此持樂觀態度,因為從三個角度來看,三峽大壩面臨的運營挑戰確實非常困難。 首先,季節和水位的變化要求大壩動態調整蓄水量和流量。 二是水庫正常執行受到水、生態等因素的制約。 三是大壩正常執行仍存在施工安全、設施維護等問題。
早在三峽還沒建成的時候,林一山就說三峽大壩可以使用200多年,經過維護改造,可以再使用200年。 但是,在數百年的時間裡花費2500億美元也是一種浪費。
為此,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技術改造來提高其使用壽命。 首先,上游採取了一些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如植樹造林、綠化等,可以阻擋長江部分沉積物,大大減輕三峽工程的負荷。
此外,還要安排專人對大壩進行檢查和維護,以便於及時發現和維護施工過程中的裂縫、滲漏等問題,避免一些小問題導致重大損失,並加固壩體和壩基,從而增強大壩的防洪和抗震效能, 加強大壩監測系統,包括水文監測、地質監測等。
3.三峽工程的經濟意義。
三峽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效益,20年來擁有34臺發電機組,總發電量1400萬億千瓦時,相當於5億噸煤炭的發電量。
雖然考慮到通貨膨脹,最終利潤會減半,但足以收回投資,而水電是清潔電力,如果是火電生產,那麼就需要排放13億噸二氧化碳,可見三峽給全國帶來的環境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結論:三峽是20世紀我國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是國家水利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三峽工程的建設,不僅為我國工業化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做出了貢獻,也為長江中游人民在工業中生產和生活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雖然這會引發搬遷搬遷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水庫的建設也會對三峽的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但孫中山曾指出,這是乙個“惠今益子孫”的民生工程。我們只需要對此抱有一顆謹慎的心,繼續進行科技創新,讓三峽再活17年,不斷創造更多驚人的奇蹟。
報告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