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茹笑了笑,否認了自己會因為繼承而致富的猜測,她說她只繼承了乙個姓“杜”的家族。 對於父親杜月生的評價,她堅稱他是乙個始終愛國、不背叛國家的人。
杜美茹對當年的事件,以及杜月生後來的下落,以及她為何在約旦生活了近30年,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故事。
杜美茹:上海幫派頭目杜月生,這個名字與“流氓”分不開。 他出生於1888年,由於家庭環境惡劣,父母早逝,杜岳生從小就被視為無人看管的孩子。
雖然還有外祖父和叔叔,但杜月生的教育幾乎完全是自由放養的。 受教育程度不高,活動多的杜月生開始尋找各種新事物來打發時間,而他的叔叔對此也非常著急,想讓他在街上賣油條賺錢。
杜月生從小就養成了偷竊的習慣,雖然一開始只偷了少量的財物,但漸漸的膽子也就大了起來。 舅舅只好送他去水果店當學徒,但他還是不了解自己的偷竊習慣,很快就因為偷竊被開除出門。
之後,他搬到了一家肉店,也因偷竊而被解雇。 在此期間,他結識了許多街頭黑幫,並加入了乙個黑幫。
他的聰明才智得到了黑幫頭目陳世昌的賞識,陳世昌也認他為自己的乾兒子,他的名氣在上海逐漸聲名鵲起。
杜岳生不是因為敲詐勒索而發財,而是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鴉片生意使他一舉成名。 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鴉片貿易的巨額利潤吸引了許多商人參與。
幫派競爭激烈,但杜月生之所以能夠在鴉片生意中脫穎而出,要歸功於他與軍閥張曉林的兄弟情誼。
在運輸鴉片的過程中,張曉林和杜月生等大佬會避免幫派鬥毆,於是杜月生成為張曉林旗下鴉片運輸行業最大的商人。
鉅額的鴉片利潤讓杜月生積累了不少財富,同時,在清幫和張曉林的保護下,杜月生的名聲在上海市中心傳開了。 1925年,杜躍生在法租界成立"三鑫公司",承諾每月收取數千美元的秘密費用,以確保鴉片貨物的安全運輸,並承諾自己承擔任何問題。
所以,杜月生有很多願意為他工作的下屬,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為了在上海站穩腳跟,國民黨主動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蔣介石的動機並不複雜,無非是金錢和名聲。 有了他和張曉林的關係,他和杜月生的關係就變得很輕鬆了。 當時國民黨在上海的勢力並不穩定,出身經商,在上海頗有影響力的杜岳生,自然成為國民黨進行秘密行動的首選。
這也讓杜躍生在上海的地位發生了變化,他開始從商界涉足政壇。 1931年,杜月生用自己的財富建立了杜祠堂,其盛大的儀式讓整個上海唐人都向杜月生讓三分。
杜躍生的大型派對賓客,包括張學良、徐世昌、蔣介石等,都透露他的社會地位無與倫比。 為了做大經濟產業,杜月生採取了兩步走的策略:先派流氓到碼頭製造混亂,然後逼迫社會當局對企業進行重組。
在這樣的政策推動下,杜躍生成功擁有數十家企業,甚至被稱為現代企業家。 成為創業者後,杜躍生的形象變得更加複雜。
雖然他知道與國民黨交往會幫助他獲得更大的經濟支援,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經踏入了政壇,必須參與一些事情。
杜月生雖然在上海有很大的影響力,但國民黨卻不敢輕易對他出手。 “9·18”事件發生後,上海民眾爆發出強烈的抗日情緒,各界無論是工會還是商會,都積極參與其中。
杜月生還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抗日救國大會,國民黨當局雖然對此不滿,但對杜月生卻束手無策。 1937年11月,淞湖抗戰戰敗後,杜月生被迫離開上海,從此走下坡路。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上海成為孤島,香港也被占領。
1948年10月杜岳生之後,國民黨的失敗已成定局,他失去了依靠的力量。 儘管他表達了愛國主義,但由於與國民黨關係密切,他被迫舉家遷往香港。
其中,杜美茹是他的長女,是四方妻子姚玉蘭所生。 姚玉蘭和她的姐姐、母親都是上海有名的戲曲演員。 杜月生為了接近他們,提供了不少幫助。
母女倆雖然知道杜月生的動機,但因為杜月生的強大力量,她們並沒有多說什麼。 於是,小女兒姚玉蘭嫁給了杜月生,成為他的第四任妻子,並生下了大女兒杜美茹。
杜美茹從小在杜府長大,直到她離開上海去香港,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覺得從乙個富家小姐到乙個普通人很不舒服。
此外,杜月生在上海樹敵眾多,讓杜家在香港的生活充滿了不安和挑戰。 杜美茹回憶說,杜月生曾經想舉家遷往法國,但又不願意拋棄那些忠心耿耿的人,於是開始計算去法國的費用。
然而,國民黨**突然向杜躍生索要所謂的“15萬美元”的“護照費”,這讓杜躍晟陷入了困境,因為他所有的積蓄加起來只有10萬美金,根本付不起15萬美金的“護照費”。
杜月生曾因協助蔣介石抗日而變賣財產,但遭到蔣介石的勒索。 再加上青年幫抓捕了共產黨人,杜月生既無法向共產黨求助,也無法逃往法國。
這些經歷讓杜月生變得虛弱,臨終前,他被邀請回大陸,但杜月生認為自己沒有面子,最後死在了香港。 他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有希望,但你還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
杜岳生的死,對杜家來說是乙個沉重的打擊,讓他們的日子過得很艱難。 無奈之下,杜家最終聽從了蔣介石的建議,將杜月生的靈柩運到了台灣。
蔣介石此舉並非出於對杜月生的感激之情,而是為了避免被指責背棄杜月生。 杜美茹在台灣遇見了丈夫、飛行員蒲松茂,兩人一見鐘情,很快步入婚姻殿堂。
然而,他們都明白,台灣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地。 於是,當有機會在約旦大使館擔任軍事參贊時,他們決定去約旦開一家中餐館。
蔣松茂和杜美茹是一對台灣夫婦,他們的丈夫在約旦擔任軍事顧問近三十年。 兩人最大的願望是回歸本源,希望兩岸早日統一。
蔣松茂祖籍安徽抗戰期間與家人失散,後逃往四川,十三歲進入國家**開辦的空軍幼校。 他隨國民黨撤退到台灣,參加了金門炮戰。
據他介紹,當時上級指示可以**,但不能真正打。 他回憶說,他駕駛飛機在海岸巡邏時,經常與來自大陸的飛行員打招呼,彼此默契地認識。
杜美茹和杜美茹在約旦生活了近30年,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回到家鄉。 2000年,當兩人100多歲時,他們決定將餐廳交給孩子,開始實現他們的願望。
2001年,87歲高齡的杜美茹回到上海,眼前的浦東完全超出了兒時的記憶,快速的發展讓她感慨萬千。
看著杜府,杜美茹感慨萬千:“我雖然回來了,但他們都走了。 ”
杜美茹和蒲松茂離開上海後,回到了蔣松茂的家鄉安徽。 這對年過半百的老人,踏上家鄉的土地,淚流滿面。
他們說,他們從不後悔做中國人,身為中國人讓他們感到無比幸福。 而他們最期待的,是計畫到祖國各地去。
他們憧憬了三十年,回到了自己的根源,終於在和平的時代找到了最後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