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中東的榮耀似乎正在消退,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美軍幾乎每三五次就會遭到襲擊。 如今有訊息稱美軍可能從伊拉克和敘利亞撤軍,“喀布林時刻”是不是又要上演了?
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駐伊拉克大使致函伊拉克**,表示美方擬就“美軍撤出伊拉克”問題展開談判。 與之前“伊拉克必須首先解散伊朗支援的什葉派民兵”的撤軍條件相比,美方現在的語氣似乎軟化了,這是乙個非常明顯的轉變。 顯然,面對無休止的突襲和騷擾,飽受折磨的美軍再也無法忍受,這種情況在敘利亞也存在。 據訊息人士透露,大約900名美軍也可能從敘利亞撤離。 這一系列行動引起了包括美國國內在內的各方關注,他們擔心這會被誤解為美國正在從中東撤軍的危險訊號。 事實上,早在巴以衝突前後,美國的中東政策就已經起伏不定。在強調不會離開中東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削減軍事力量的態度。 美國似乎將中東視為戰略負擔,消耗了太多資源,影響了其對東歐和亞太地區等其他地區的關注。
雖然從理論上講,美軍從中東完全撤軍的可能性不大,但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局勢使美軍陷入了兩難境地。 什葉派民兵的頻繁襲擊使美軍成為潛在的“人質”,美軍在這些地區的存在更具象徵意義。 相對於物質資源的獲取,駐軍的意義在於展示美國的影響力,從內部干預地方政治。 但這些橋頭堡正日益失去意義,一旦發生重大事件,不僅美國的戰略會受到損害,相關的政治影響也可能直接反饋到國內選票上,這可能是白宮推動撤軍的重要原因。 雖然什葉派民兵的攻擊策略沒有對美軍造成大規模**,但伊朗的進入使美軍不得不更加謹慎。 如果革命衛隊與什葉派民兵和部落部隊聯手瞄準美軍基地,美軍的心理壓力可能會回到越南戰爭的水平。
美軍的撤離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其盟國對美國能力的信心。 華盛頓的處境很複雜,因為美軍霸權已經是一艘漏水的船,無論怎麼補救,似乎都無法避免最終的沉沒命運。 事實上,美軍的撤離,既是對此事戰略的調整,也是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回應。 在某種程度上,這可能是美軍的一種自我保護策略,也可能是對中東新現實的不情願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