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為其緊張的鎳產業提供了一條生命線,但提供了乙個解決方案,它更像是一種權宜之計,而不是必要的大手術,以使全球鎳工業變得綠色和骯髒。
澳大利亞資源部長瑪德琳·金(Madeleine King)將鎳列入關鍵礦產清單,此舉使該行業能夠獲得聯邦**40億澳元(27億美元)資金的一部分,旨在促進對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的礦產。
Kim在2月16日的乙份宣告中表示:“預計國際鎳價將在2024年之前保持相對低位,並可能持續數年,直到市場上的鎳過剩得到糾正。
與此同時,這使澳大利亞更多的鎳廠面臨風險"她補充說,自去年12月以來,澳大利亞的六家鎳廠要麼宣布減產,要麼進入保養和維護階段。
澳大利亞是世界第五大鎳礦生產國,最近使該行業的大部分業務無利可圖。
全球最大的礦業公司必和必拓集團(BHP Group)2月15日表示,將對其在西澳大利亞的鎳業務計提25億澳元的非現金減值費用。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全球基準鎳價於2月16日收於每噸16,356美元,低於2月7日觸及的年內低點15,850美元**32%。
這是自 2021 年 4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LME鎳價自 2022 年 12 月 8 日達到每噸 33,575 美元以來一直處於持續**趨勢。
印尼**的增產壓低了鎳價,因為這個東南亞國家設法提高了精煉和半精煉鎳的產量,這主要得益於對原鎳出口的禁令,這反過來又導致中國對新加工廠的大規模投資。
這就是鎳的問題。
如何細分市場
目前,大約65%的鎳用於製造不鏽鋼,但隨著越來越多的金屬被用於推動向電動汽車和電池的轉變,這一比例預計將在未來幾年下降,這些金屬需要從可再生能源發電。
印度尼西亞生產的大部分鎳都是排放密集型的,在能源密集型冶煉過程中嚴重依賴燃煤發電。
澳大利亞需要的是全球鎳產業的碎片化,將氣候影響較小的鎳生產與氣候影響較小的鎳生產分開。
換言之,與印尼生產的汙染更嚴重的金屬相比,更環保的鎳需要獲得溢價,並在中國加工成電池等產品。
問題是如何有效實現雙層市場,誰來支付不可避免的溢價?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似乎並不急於對鎳或其他金屬實施兩級體系。
能源轉型金屬的終端使用者,如汽車製造商,似乎也不願意走這條路。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這是可以理解的。 在展廳裡,要說服潛在客戶多花幾千美元購買同一輛由“綠色”金屬製成的汽車是非常困難的。
這意味著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可能不得不推動這一變革。
澳大利亞支援本國鎳礦商的倡議是乙個短期解決方案,需要乙個長期解決方案。
金墉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說澳大利亞正在“與美國、加拿大和歐盟的國際同行進行重要討論,以確保澳大利亞鎳和其他關鍵礦物的開採和生產中使用的高標準反映在未來國際市場的定價中”。
上述引述旨在建立乙個監管、稅收和碳成本體系的宣告,以推高澳大利亞汙染更嚴重的礦業競爭對手的成本,並削弱中國製造業的影響力。
在某個時候,西方世界將不得不決定它是否真的想建立乙個對氣候影響很小且在很大程度上將中國排除在外的能源轉型鏈。
如果它確實做出了這個決定,那麼它必須弄清楚如何支付它。
最終,它會以某種方式落在消費者身上。 訣竅是要麼讓公眾相信這是一件好事,要麼以他們不知道的方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