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至6日,中美經濟工作組第三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開始了新一輪的接觸。 2月5日至6日,中美經濟工作組第三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中美雙方就兩國巨集觀經濟形勢和政策、G20金融合作、發展中國家債務、產業政策等議題交換了意見。 中方對美國對華加徵關稅、雙向投資限制、對中國企業實施制裁表示關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流被認為是深入、坦誠、務實、建設性的,對中美經貿關係的改善提出了積極預期。
這是美中經濟工作組今年的首次會議,也是溝通機制首次在北京舉行面對面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這表明,自2023年9月中美經金融領域工作組成立以來,相關溝通機制相對穩定,雙方交流對話相對順暢。 通過三輪對話,兩國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也是兩國利益最趨同、合作潛力最廣的領域。 雙方在金融、經濟發展、結構調整等重大巨集觀經濟問題上的對話與溝通,將有助於中美消除誤解,尋求共識,在巨集觀層面管控分歧,為全球巨集觀經濟形勢的穩定和積極發展作出貢獻。
美中經濟對話涉及更廣泛的問題。 例如,本次會議提到了G20金融合作問題。 近年來,G20金融合作機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2021年10月,G20羅馬峰會發布宣言,呼籲各方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G20包容性框架下盡快制定關於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的實施細則。 這得到了全球136個國家和司法管轄區的支援,其中美國和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美中經濟工作組會議明確談到了G20金融合作,表明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在這一領域的合作。 中美兩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氣候變化、國際金融機構能力建設與改革、對發展中國家債務等問題上有進一步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美中經濟對話需要誠實和務實。 在各自的新聞稿中,中美雙方不約而同地提到“坦誠”一詞,例如,中方對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雙向投資限制、制裁和打壓中國企業表示關切。 態度越坦率,越有利於建立互信,這也符合雙方建立工作組機制的“初衷”。 據《紐約時報》分析,成立中美經濟工作組的目的,正是為了“防止中美之間的誤解公升級為經濟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部前負責人、康奈爾大學政策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表示:“這次會議對於防止敵對行動進一步公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美國言論公升溫之際。 ”
近幾年來,受美國國內政治環境的影響和美國的錯誤政策,中美經貿關係一波三折,但這並沒有改變中美經濟結構高度互補、利益緊密交織的格局。 經濟工作組機制的逐步穩定,對今後中美兩國在經貿領域的持續對話具有重要意義。 美方不應繼續在經貿領域“說一做”,不應打著“去風險”的幌子,濫用對華出口管制措施,破壞中美正常經貿往來,因為互利共贏是中美關係的本質特徵。 對話與合作是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聶淑儀)。
境外網路著作權作品不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