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農曆正月初一,聊城市水古城人頭攢動,眾多市民和遊客前來欣賞美景、品嚐美食。 在古城樓西大街的聊城縣政府,遊客參觀縣政府,體驗射箭、拋壺、木版年畫印刷等傳統民俗。
孩子們,你們是不是把墨水刷輕,把紅的一面放在木版上,用滾刷卷起來,揭開蓋子看印的是什麼圖案? 聊城市實驗小學一年級學生宋興潤在聊城市縣局工作人員胡國良的指導下,成功印製了一幅木版新年畫的十二生肖猴,墨線印在灑滿金子的紅宣紙上,喜慶又有趣。 宋星潤又找到了哥哥和母親的生肖,一口氣印了三四個,夠木版年版上癮了。
春節是團圓的節日,各地抓抓時間節點,開展新年習俗和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體驗交流活動,讓市民和遊客在玩樂中體驗古老工藝的魅力。
東昌公館木刻年畫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何讓年畫重回大眾生活? 今年春節期間,東昌府區各鄉鎮村的不少村民免費領取了新年畫,這些畫來自東昌府木版年畫的市級傳承人榮偉辰、同順和第六代木刻年畫。 “東昌府木版年畫的興盛,與明清時期東昌府刻畫書業的發展息息相關。 春節期間,我們開展了東昌公館木刻年畫回春節活動,免費向群眾送去了3000餘幅年畫。 這不僅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弘揚,更是濃郁的新年氣息和對人民的深深祝福。 東昌府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習震說。
連日來,在山東博物館“運河邊看年畫”展覽前,參觀者正在編織。 除了山東博物館收藏的年畫外,還從開封博物館、孔子博物館、威海博物館等借出了許多展品。 遊客在欣賞新年畫的同時,還可以參與互動活動,如手貼燈籠新年畫、體驗非遺工藝染藍印花布等,“知識、經驗、快樂”成為送給孩子們最好的新年禮物。
近日,在肥縣竹田鎮魏家溝村文化長廊,“鄉村書店”如期到貨。 回到魚鼓演奏,王希寶對老人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弱。 只見他拿著乙個桶形的樂器,有節奏的打擊樂,伴隨著生動的歌聲,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
王希寶年輕時,就組建了漁鼓團,組織了五六位漁鼓師傅上台講故事,不僅在十里八村有名,還邀請他們到其他縣區演出。 後來,釣魚鼓表演逐漸衰落,夥計們放下釣魚鼓,做其他生計。 王希寶說,有時候他看著角落裡孤零零的魚鼓,就覺得手藝可能丟失了。
但在竹田鎮文化站原站長劉鳳軍看來,快板、講故事、古戲等講故事的文化,作為農村最通俗易懂的表演方式,對於挖掘和推廣還是很有價值的。 近年來,他與費縣文化和旅遊局合作,在當地開展尋老藝術家工作,挖掘了近20位善於講故事的老藝術家,匯聚一堂,以“鄉村書店”的形式展現傳統藝術的魅力。
隨著“鄉村書店”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本土藝術家加入到“鄉村書店”的團隊中來,村民們也再次點燃了對傳統講故事文化的熱愛。
截至目前,我們在“鄉村書店”開展了120多場文化活動,惠及8000多人。 竹田鎮文化站站長王靜介紹,該鎮還開展了廣場文化藝術節、鄉村戲劇、鄉村微劇場等各類文化活動,通過戲劇、講故事、快板等方式表達身邊的人和事,用一句簡單的“莊戲”為基層群眾帶來文化滋養。
2月11日,農曆新年的第二天,日照市嵐山區興興鎮楊家山前村熱鬧非凡。
大戲一唱,過年的味道就夠了。 “乙個姓李的叔叔和他的妻子從家裡和馬扎一起來玩得很開心。 “看劇是我們老一輩人過年少不了的事情,我們一年四季都期待在年會上聽幾部戲。 今年春節期間我們村有戲,怎麼可能落下? ”
被歌聲吸引的,也有年輕人。 “讓孩子感受傳統文化是件好事,老一輩的戲曲有時候還挺有品位的。 一對回到家鄉的“90後”帶著4歲的孩子來了,並將照片**貼在朋友圈裡。
觀眾席上村民們的熱情追捧,讓舞台上襄陽村李二幫二嫂的演員們更加朝氣蓬勃。 “讓我們一起展示我們的家政技巧吧! 團長張念海笑著喊道。
春節前後,他們不忙在家過年過年,而是去村里送戲,這已經成為襄陽村李二嫂呂戲團成員的常常做法。 呂戲團成立於2014年,平均年齡65歲,是蘭山區興興鎮“一村一年一戲”文化中為人民公益的主要劇團之一。 近年來,他們每年演出超過100場。
為什麼叫“李二嫂魯劇團”? “鐵路劇就不得不提《李二嫂再婚》了,我們襄陽村是《李二嫂再婚》作者王安友的故鄉,也是李二嫂子再婚故事的發生地。 張念海說,劇團成員既有土生土長的快樂村民,也有周邊鄉鎮的人,他們平時打工種地,因為魯戲的共同愛好。 “別把我們當專業演員,但只要我們收到**,我們馬上就來排練! ”
近兩年來,劇團除了演唱《李二嫂再婚》《小孤仙》等10餘首呂氏傳統戲曲劇目外,還排練了《李二嫂的調解》《李二嫂新傳——在白雲山前忙著採茶》等多部新劇目。
鄉村文化需要傳承和創新。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看到農村年年變化,各個層面的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 只要村民們願意聽,只要我們還能唱歌,我們就一直唱下去,讓大家都能享受到魯戲的魅力。 張念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