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o News客戶評論員劉曉青。
全國各地的舞龍燈活動。 資料來源:視覺中國。
燈籠映照著遊客的笑臉,一萬年來,歷史在閃回,文化在說話。
2024年春節到元宵節期間,位於鄉村和城市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充滿新年氣息和煙火。 據各地初步統計,2月10日至24日,全國55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觀眾達到881人次70,000人。 其中,隋唐洛陽城、鄭州**、秦始皇陵、大明宮、漢代長安城未央宮等接待遊客50多萬人次。
追溯剛剛過去的春節,可以說乙個明顯的特點是“文化氣息”越來越濃——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人頭攢動; 漢服的年輕人本身就是一道風景線; 舞龍舞獅,在翻騰和跳躍中帶來吉祥;遊神、英式歌舞等民間活動是“圈外”的熱門......似乎時間的車輪越往前滾,人們就越渴望體驗文化的味道,從傳統中獲取營養。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因為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支撐我們民族穩健長遠發展的自信,也是我們祖先留給子孫後代、啟迪子孫的智慧。
你可以看到最遙遠的過去,你可以看到遙遠的未來。 “我們從哪裡來? 我們要去哪裡? 今天,我一直在提醒自己,我必須有這樣的歷史感。 這是乙個縈繞在總書記心頭的問題。 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經受住了5000多年的風風雨雨,絕對經得起時間和形勢的考驗,也積澱了引領我們走向未來的力量。 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來越寬闊時,我們決不能忘記中華五千年文明所指引的方向和指引; 國際爭端鼓吹“霸權”和“強權”,而侷限於傳統文化的現代中國卻給出了“合作”與“和平”......答案世界越是喧囂,我們越應該得到五千年文明的支撐,因為這種堅定的文化自信,是乙個國家、乙個民族發展最基本、最深刻、最持久的力量。
著眼於微觀個體,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激發著人們的思考和填充。 在作者看來,世界總是焦慮的,但讀歷史是一種決心。 這裡的重點不是“閱讀”的動作,而是所有接近歷史和欣賞文化的行為。 它讓我們跳出現實的碎片,沉浸在乙個跨越千年的廣闊世界中; 它讓我們偶爾放慢腳步,與“快速衰敗”的價值觀作鬥爭,弄清楚我們內心想要的地方; 它還喚起了我們血液中的文化認同,使人們更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浸泡”在博物館裡,不緊不慢,只是為了靜下心來感受歷史的魅力。 而當有些人感到迷茫時,“我生來就是有用的”“光舟已跨過萬山”等古人的智慧,總能解開當今人的神話。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 只有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加自信、從容地走向未來,這對民族、國家和個人來說都是如此。
*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