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認為,中國青睞的國有企業的發展擠壓了民營企業。 中國的國有企業正在給中國以前充滿活力的私營部門施加壓力。 美國一家智庫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截至2023年底的兩年半時間裡,大型民營企業的總市值下降了約60%。
許多市場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收緊監管,如清零政策和對科技行業的打擊,是民營企業衰落的原因。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分析了中國100強公司的市值。 研究發現,到2023年底,國有控股企業(**持股50%以上)佔總市值的比重將公升至50%,為五年來最高。 2021 年 6 月,國有企業占前 100 強公司總市值的 31%,而當時以阿里巴巴集團控股和騰訊控股等科技巨頭為首的中國民營企業正在增長。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營企業(即國有股比例低於10%的企業)在總市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到2022年底低於國有企業。 截至去年底,民營企業佔總市值的37%。 民營企業總市值達到4家745萬億美元,到2023年底已降至不到2萬億美元。
阿里巴巴、騰訊和外賣應用美團等主要科技平台運營商的市值在過去兩年半中下降了50%至70%。 從 2020 年秋季開始,當局加強了對科技行業的監管。 此舉被認為是由阿里巴巴創始人傑克馬的言論引發的。 由於擔心更嚴格的監管會減緩技術創新的步伐,導致中國科技股的資本撤出激增。
但中國科技行業的困境並非個例。
去年,私營製造商和工業企業的總利潤為234萬億元人民幣(3,250。9億美元),比國有企業高出4個百分點。2015-2016年,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之間的差距是國有企業差距的兩倍多。
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私營企業也不願擴張。 2023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04%。這與國有企業增長6有關與4%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有企業更有可能從地方**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中受益。
瑞穗研究所(Mizuho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月岡直樹(Naoki Tsukioka)表示:"一系列政策因素,包括清零和收緊對行業的控制,已經冷卻了私營部門的整體情緒。
由於80%的工人受僱於私營部門,經濟衰退對就業市場和收入造成了影響。 據中國人力資源總公司肇彩通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0-12月,企業為招聘崗位提供的月薪已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降。 這種焦慮已經蔓延到家庭,拖累了整體經濟需求。
* 目前正在尋求刺激私營部門的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銀行等金融部門已指示商業銀行提高對民營企業貸款總額的比重。 國家發改委計畫加快制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
如果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繼續主導經濟,生產率可能會停滯不前。 隨著中國勞動力的萎縮,這將拖累中國的中長期經濟增長。
2024 02 0519:10日經英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