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兵團的司令員是黃埔五期老革命家宋世倫,在紅軍時期成長為軍事統帥,是武功兼備、文藝兼備、軍事政治才能全面的高階將領。 而兵團政委,也恰好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正是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郭華若。
郭華若曾就讀於黃埔炮兵部,也曾就讀於蘇聯炮兵學校。 回國後來到紅四軍,從此,郭華若一直跟隨***在他的帶領下做參謀工作,逐漸成為最受重視和賞識的參謀人才。
抗戰期間,郭華若按照***的要求,在學習《孫子兵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他還在**和***的建議下擔任了延安炮兵學校的校長。 抗戰勝利後,郭華若離開延安,前往山東,任華東野戰軍縱隊副司令員、政委,1949年任兵團政委。
1955年,郭華若本應被授予上將軍銜,但他拒絕了,說他功勞不大,沒有打過什麼大仗,最後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九軍團下轄四軍,四軍統帥都是兇猛的將領,四政委其實也不甘落後。 那麼,這四位政委的軍銜是什麼呢?
第20軍政委是陳師傅。
陳師傅1928年參加革命,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長征,也是一位老革命家。 他曾在湘鄂贛邊境地區和蘇聯工作,並在當地工作了很長時間。
抗日戰爭打響後,他到新四軍,任先遣縱隊政治部主任,還任軍師政委。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蘇中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蘇區委副書記、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第1縱隊副政委、政委, 第三野戰軍第20軍第一政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師傅退伍到地方,1953年病逝。
劉浩田,第27軍政委。
他16歲參加革命,參加過反“圍剿”戰爭和蘇維埃地區的長征,長征到達陝北後,在青陽步兵學校營擔任政治教官。
抗戰期間,任第115師教2旅政治部副主任、團政委,後調往膠東地區,在徐世友手下服役。
解放戰爭期間,任山東軍區衛戍第五旅政委,華東野戰軍成立後,歷任縱隊政治部主任、政委。 1949年2月,他成為第27軍政委。
1955年9月,劉浩田被授予中將軍銜。 值得注意的是,他也是第九軍團唯一被授予軍銜的政委。
第30軍政委李甘輝。
1925年6月,李乾輝參加了香港和全省工人總罷工。 之後,他參加了廣州起義和百色起義。 隨紅七軍主力,移居貴州、貴州、湖南、廣東、江西邊境,後前往**革命根據地,擔任紅七軍團政委。
1933年秋,任紅軍工軍(即**近衛師)政委,參加了蘇維埃地區的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期間,先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旅政治部主任,後調到新四軍,任軍師副政委。 解放戰爭期間,他擔任縱隊政委,後成為三爺軍第30軍政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甘輝離開軍體制,在上海任職,先後擔任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上海市人民委員會監察局局長、上海市委副秘書長, 市檔案局局長、上海市監察委員會副書記。
結果,他也錯過了1955年的獎項。
第33軍政委韓念龍。
他是土生土長的貴州人,早年就讀於廣西名人馬武在上海創辦的中國公立學校,專注於美國經濟。 1935年,韓念龍參加革命,193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並領導了6萬多人的上海抗日罷工運動,1938年秋,韓念龍參加了上海崇明島的抗日游擊隊,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在部隊中,韓念龍從事政治工作,擔任“崇宗”兵團部政治訓練部主任,後來“崇宗”從蘇中北撤,改組為新四軍,韓念龍任新四軍江浙軍區第三縱隊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期間,韓念龍擔任野戰軍縱隊政治部主任,後任第33軍政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韓念龍進入外交戰線,開始了長達40多年的外交生涯,因此也錯過了這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