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冼同志指導學習弘揚“風橋經驗”60周年,也是總書記堅持和發揚“風橋經驗”指示20周年。 為更好地發揮“風橋經驗”在完善校園治理體系、保障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宣傳展示新時代高校踐行“風橋經驗”的豐富成果,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開展了“堅持和發揚新時代'風橋經驗'”成果展示活動深化安全大學建設“,並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和微信上設立專項欄目,展示部分高校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示範帶動全國高校堅持和發揚新時代“風橋經驗”,開創基層治理新正規化。
近日,高校思政網發表題為《西南政法大學:構建“四位一體”治理體系,繪製校園“楓”新景觀》的報告,展示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取得的成績,全文如下:
西南政法大學堅持全域性指導,充分發揮學科特色、專業特色,把新時代“風橋經驗”的堅持和發展融入到學生社群治理和高素質法學人才培養中,加強黨建引領“一面旗幟”, 編織密建育人“一張網”,凝聚多方聯動“一股力量”,化解矛盾糾紛“零距離”,構建“1110”校園安全穩定防控體系,全方位、立體推進校園安全穩定,努力做到“立場堅定、安全無事故、矛盾不上交”, 服務不缺“,不斷提高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畫出圓周率
唱主旋律
加強黨的建設,引領“一面旗幟”。
學校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促進黨建與治理的有機銜接,將黨組織的服務管理觸角伸向學生園區的每一根神經末梢,在落實樹德育人的根本任務中,繼續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
讓黨組織成為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始終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統籌領導,在3個校區的6個學生園區設立6個園區黨工委,選派6名第一書記專職負責園區工作,讓黨旗在每棟樓裡飄揚。 學校黨委統籌部署“三個一”對師生服務發展行動,構建師生聯動、黨建業務聯動、學實聯動的工作機制,把黨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讓社群網格成為感知矛盾的“前哨”。 堅持黨建指導,推進黨團組織網格化,在31棟學生樓設立職能黨團支部,實行“專職組織者+職能部(處)主任”雙樓主任制。 將學生及各職能部門的工作延伸至社群網格,每週二下午定期開展“建設成長諮詢室”、“面對面研究進行中”、“預約園區”師生座談會等活動,拉近學生,服務學生成長、成為人才。 以新時代打造“紅岩先鋒”變革組織為契機,加強學生社群黨組織體系建設,以小網格撬動大治理,全面了解校園“社會狀況和輿情”,更好解決學生“急、難、希望”。
讓黨的骨幹成為化解矛盾的“先鋒隊”。 加強基層黨組織的規範化、規範化,倡導黨員骨幹常態化深入高校、深入課堂、深入樓宇,把握學生思想動態,排查解決矛盾糾紛,平時明確、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增強認同感, 黨員的服務和責任,突出黨員、師生的旗幟效應。
召開會議,推進建設功能黨組織。
好好背誦新詞
編織密集的建築物,教育人們“一張網”。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方針,努力為學生做好事、做實事、做有問題的事情。
以學生為中心,構建良好機制,創新管理。 進一步推進“一站式”學生社群建設,夯實軟硬體基礎,突出教育重點,建立制度規範,落實各方責任,在學生社群構建“縱向到下、橫向到邊緣、全覆蓋”的橫向縱向交織組織架構, 並結合學生工作,形成“以高校管理服務為重點,以樓管服務為重要支撐”的創新機制,著力構建社群網格協同教育治理體系,逐步實現學生社群的多方共管、共建、共享、融合。
深入的“一站式”學生社群研究。
關愛學生,深入一線,貼近人心。 學院黨委副書記、一線專職輔導員全部入駐學生樓,實行輔導員“雙註冊”工作機制,分別向園區黨工委和入駐樓報告,定期到校副書記辦公室和輔導員樓走訪, 出台了參事樓工作標準,從思想政治教育、黨團建設、安全穩定、文化建設、服務管理五個方面明確了參事入駐樓後的工作內容。推動校友等教育資源融入學生社群並走進學生,與各園區黨工委聯動開展首屆“美麗宿舍”評選,開展學生社群羽毛球友誼賽、宿舍文創賽等系列活動, 以及宿舍文化節,讓“圍繞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更加緊密。
服務學生,防控群體,共享共治。 組建“1+n+x”創新學生工作團隊,精準滿足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發展的需求。 探索校園安全教育新模式,構建“學生-班級-學院-學校”、“學生-宿舍-學生樓-社群-學校”的多層次預防體系和“多維度網路”安全教育工作體系,第一時間遏制各類風險案件轉化為涉穩安全事件。 激發宿舍班組活力,廣泛吸納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積極參與校園治理,堅持全員教育與自我管理相結合,構建“人人負責、人人負責、人人享受”的校園治理體系。
學校領導帶隊開展校園安全檢查。
坐在樞紐站
多方聯動凝聚力“一體化”。
學校堅持以學生社群為中心樞紐,下沉各類治理資源,與學生社群建設同向而行,全力推動“風橋體驗”在校園生根發芽。
鞏固團隊建設,凝聚專業力量。 充分發揮“法律+”、“安全+”等學科特色,吸收聘請專職教師、社群民警、醫院醫生、後勤服務人員等作為學生成長的導師,著力打造一支專職、複雜、多元化的安全防控教學隊伍,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安全防護意識。
建立協調機制,暢通溝通渠道。 與當地街道、社群等部門合作,積極探索校地融合治理新模式。 配合當地交通管理、刑偵、反恐、消防反詐等公安部門,搭建“和諧花工作站”等合作平台,共同排查並積極化解校園各類矛盾、風險、糾紛和隱患。 要以“軍”與“校”合作為路徑,大力豐富時代國防教育內容,充分發揮高校和軍隊資源優勢,建立良好的溝通合作機制。 每年邀請部隊到校組織開展新生軍事訓練,增強學生國防意識,宣傳貫徹整體理念,將消防演練、反舞講、逃生演練等安全教育內容融入到軍訓過程中。
轄區派出所的警察到校園傳道。
貼近學生的需求,關心他們的健康。 建立醫學院合作機制,積極對接重慶市三大醫院,打通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綠色通道,方便滿足學生門診服務、評估、隨訪、住院等需求。 建立社群心理服務聯盟,根據社群的心理需求,編髮心理自助手冊,開展心理輔導、團體支援、講座等活動。 依託大樓,搭建“昱秀陽光”學生心理工作站,開展建設心理團體協助、心理健康主題交流等活動,利用情緒調節放鬆倉庫、AI情緒檢測等科技產品,緩解情緒調節壓力,充分保障師生心理健康,助力校園安全建設。
AI情感卸貨倉庫入駐“一站式”學生社群。
打破資訊鴻溝
“零距離”化解矛盾糾紛
學校堅持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拓寬資訊獲取渠道,更精準地獲取和識別資訊,確定基層治理的切入點和重點,更好、更及時地回應學生的期望。
教師和學生面對面 - 在研究過程中。
通過多種渠道傾聽學生的聲音。 好好使用它來“fm”。以“石瓦坡”平台為核心的“一平台三機制”學生意見和建議反饋系統,能夠準確掌握全校學生的情況,及時解決學生“急、難、憧憬”的問題,將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 通過軟硬體技術的提公升、安全網路的建設、網路平台的迭代公升級,實現扁平化管理模式,縮短學生、學院、院系之間的溝通鏈結,將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一鍵直接”、“一屏處理”,創造溝通互動的新體驗。
面對面解決學生的需求。 堅持推進門檻,定期舉辦覆蓋三校區的各類學生面對面交流會,積極參與職能部門協同解決學生需求,形成“統籌運作”和“協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2023年,將舉辦“圍著壁爐聊茶”、“進行中的研究”等20餘場面授活動,及時回答和解決學生300餘個問題。
我為老師和學生做實事“——職能部門面對面。
全天候服務,促進學生成長。 學生事務廳和就業服務廳全天候開放,將後勤保障、志願服務、就業援助等學生校園生活高頻事務安排在兩個館內“一站式”處理,實行“首問責任制”,打造圍繞學生的“溫心服務站”。 在學生社群建立學生工作總值班制度,學生工作、後方保安、保安、校醫院等單位24小時駐守學生社群。 提公升校園智慧型網路、門禁和網路安全建設水平,開展法制普及和安全教育,完善應急預案和演練,提高學生資訊收集和應用效率,提高突發事件的響應速度和干預效率。
*:西南政法大學資料**:大學思想政治網。
編輯:楊倩.
材料審查:閆怡。
責任編輯:安欣楊錢。
評論:陳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