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變了,烏軍從進攻轉為防禦; 普京把北約國家當成“有聲望”的國家,而中國的態度是“斷然的”。 俄烏衝突局勢有哪些“新變化”? 普京是如何與北約國家“挺身而出”的?
隨著俄烏衝突兩周年的臨近,俄烏局勢出現了明顯的“風向變化”,即烏克蘭及其背後的北約盟國開始做出調整,為長期的“對抗”做準備,而莫斯科則在進行軍事部署的同時向歐洲國家發出“警告”訊號。
讓我們從剛剛完成烏克蘭軍隊指揮權“大變動”的澤連斯基說起**。 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當地時間13**點報道,烏克蘭武裝部隊新任總司令西爾斯基在接受採訪時公開承認,前線局勢相當困難,烏軍已由進攻轉為防禦。
作為在防守和進攻兩方面都有“成功經驗”的將軍,接替扎盧日尼的西爾斯基從上任伊始就被澤連斯基寄託在重新部署烏克蘭武裝部隊,解決分配問題、後勤問題,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現在烏軍新任總司令公開承認,烏軍已經從進攻轉為防禦,這也從側面證明,烏軍正在改變作戰方向,放棄前一階段毫無進展的**行動。
另一方面,在正面戰場上佔據主動權的俄羅斯,已將戰略部署轉移到那些“準備行動”的歐洲國家。 當地時間2月13日,俄羅斯內政部發布訊息,宣布愛沙尼亞總理卡婭·卡拉斯被列入通緝名單,因為卡拉斯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一直扮演著烏克蘭“鐵桿支持者”的角色,對俄羅斯採取敵對行動,在本國人民中製造對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焦慮。
從去年1月宣布與愛沙尼亞下調外交關係,到將該國總理列入制裁名單,不得不說,普京利用北約國家“樹立權威”的戲碼,確實讓許多歐洲國家措手不及。 更何況,一天前,俄羅斯還將18名英國政客和學術機構列入“禁入境名單”,這生動地表明了俄羅斯不怕北約的挑釁。 用俄羅斯發言人扎哈羅娃的話說,“這僅僅是個開始”,如果北約國家對俄羅斯採取敵對行動,這個制裁名單上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分析認為,俄烏衝突方向的變化與俄羅斯與北約國家的關係密不可分。 用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的話來說,雖然北約呼籲其成員國援助烏克蘭,但它並不尋求與俄羅斯發生正面衝突。 北約和俄羅斯在未來幾十年可能處於長期對抗狀態,但這種對抗可能不是“熱戰”,而是一種新型的“冷戰”。
考慮到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已經很難向烏克蘭提供大量軍事援助,不得不說,烏軍由攻轉守也可能是“無奈之舉”,至於不想同時應對烏軍和北約國家威脅的俄羅斯, 它需要向外界釋放足夠的“威懾力”,以避免發生兩線作戰。也正是因為如此,對俄羅斯採取敵對行動的愛沙尼亞和英國才成為普京選擇“立偉”的目標。
為防止俄烏衝突繼續向複雜化、擴大方向發展,中方代表在安理會俄烏局勢公開會議上表明立場。 中國表示,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都應得到尊重。 有關各方應積極響應國際社會的和平號召,加強接觸,恢復談判,逐步凝聚共識,早日實現停火。 中方始終站在和平與正義的一邊,願同國際社會一道,為推動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作出不懈努力。
從這一明確表態不難看出,中方堅決反對以施壓、抹黑、單邊制裁等手段加劇緊張局勢。 中方希望北約國家從武力迷信中醒悟過來,停止誇大戰爭威脅和喧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更大的人道主義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