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偉大的書法家蘇軾,有著隱藏的身份,你知道是什麼嗎? 那是北宋第一美食博主,曾經在生活物資匱乏的海南,用吃貨的毅力發現了海南的特色美食——牡蠣。 蘇軾稱讚牡蠣“吃起來很漂亮,而且沒有開始”。 牡蠣也是中國南方沿海城市不可多得的特色食品,如牡蠣雞肉火鍋、牡蠣烙印、牡蠣汁等。
牡蠣,又名牡蠣、牡蠣等,學名牡蠣,屬於軟體動物門、雙殼類、珍珠貝、牡蠣科,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軟體動物蛋白質含量達50%以上,是一種高蛋白水產品,又名“海乳”。 此外,牡蠣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牛磺酸、鋅等。
我國牡蠣養殖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80%以上,年產量約540萬噸,佔我國貝類總產量的35%,佔海水養殖總量的25%4%,年產值數百億元,帶動產業鏈數百萬人就業,在海水養殖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我國市場上常見的牡蠣大多來自廣東省,如湛江牡蠣、泰山牡蠣、陽江城村牡蠣等。 其中,陽江城村牡蠣來自素有“中國牡蠣之都”之稱的陽江,“城村牡蠣”因其肉質肥嫩、品質優良,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近年來,陽江探索“牡蠣+”以小牡蠣撬動大經濟的新路徑,全市牡蠣養殖面積達7個5萬畝,年產量41萬噸,居廣東首位。
事實**:福建省霞浦縣長春鎮秋竹崗村的漁民從碼頭乘船出海捕撈牡蠣。
牡蠣肉可用於食用、精製蠔油、提取有益成分等,牡蠣殼可用作牡蠣幼苗附著基、淨水劑、土壤改良劑、動物礦物質營養改良劑等。
牡蠣還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 一是可以形成牡蠣礁,可以為小型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和避難所,有利於提高生物多樣性。 在發生颱風或海浪時,牡蠣礁可以有效減少海浪的衝擊和破壞,減少海岸和海岸的侵蝕。 二是牡蠣是一種濾食性貝類,將水環境中懸浮的有機物轉化為貝殼和牡蠣肉,通過收穫牡蠣,將碳、氮、磷等物質帶出水體,避免了水體富營養化,使水質清澈美觀。 牡蠣的生長過程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形成牡蠣殼,具有很強的碳匯效應,可以降低全球變暖效應。
審稿專家:陳銳,博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社。 聯合製作。
*:《中國科普-綠色與雙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