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版《道德經》第一章最後一句:“這兩者同名又不同,是同奧。 神秘而神秘,萬物奇觀之門。 誰是“兩者”? 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並且有不同的意見:
河上的公篆說:“兩人說有欲無欲。 ”
王弼注:“二、始、母。 ”
劉曉康認為:“本章討論的主要物件是'萬物之始'和'萬物之母',概括其特徵的主要概念是'無名'和'有名','兩者合一'是指'無名'和'有名'。劉曉康:《老子古今》,第一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100頁。 )
陳古英進翻譯道:“虛無與存在,同**卻名稱不同,可以說是十分深奧。 深邃而深邃,它是通往所有奧秘的門戶。 (陳固英:《老子金珠金譯本》,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78頁。 )
有學者認為,“兩者”是指“恆定的不存在”和“恆定的存在”。
因此,古今學者有以下五句話:欲與無、始與母、無與名、無與無、常無與常,可謂多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意見分歧? 關鍵是理解了這一章,這一章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陳蓋瑩想:“整章都是用'道'字寫的。......“虛無”用來指“道”,用來表示“道”是乙個從無形到有形的積極過程。 (陳固英:《老子金珠金譯本》,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78頁。 所以,他認為“兩者”都是存在和虛無。 俞秋雨和南懷瑾也是這個意思。
蕭大不同意:“人們普遍認為,這一章的中心概念是道。 我不這麼認為。 本章的中心內容與“道”密切相關,但與“道”本身沒有直接關係......本章討論的主要物件是'萬物之始'和'萬物之母'“(劉曉康:《老子古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100頁)。 所以,他認為“兩者”都是無名的和有名的。 其實無名與名、平與平、欲與無欲都與“無”有關,古漢語以單音節詞、單字詞為主,很少使用雙音節詞作為名詞。 最後一段應譯為:
“None”和“have”同時出現,但名稱不同。 “無”與“存在”合二為一,堪稱玄妙。 “道”是一種神秘而神秘的東西,它是一切奧秘的源泉。
存在與不存在同時出現,乙個叫無,乙個叫存在,但名稱不同,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 存在與不存在合二為一,就是道。 道玄,當然,存在與不存在也可以稱為玄。 “道”是一種神秘而神秘的東西,它是一切奧秘的源泉。 這個道是“超凡道”,不是普通的“平凡道”。 通俗的方式是清晰、清晰、不神秘,更別說“神秘莫測”。
老子在《道德經》中極力提倡:清純柔弱,謙虛樸素,不愛智慧。 老子為什麼說“道”是“玄之”? 其實老子是在耍花招,讓漢谷關的首領一頭霧水。 老子是人,不是神,不是太上老君。 他想西進撤退,只有採取以柔和攻剛的方法,才能盡快脫身,離開漢谷關。 他若想接受姑關首長的來信為徒弟,就不去西邊閉關,也沒必要辭職。
“一切奇蹟”是許多奧秘,所有的奧秘。 道是奧秘和奧秘的大奧秘,許多奇觀是小奧秘。 第六章寫道:“玄氣門是天地之根。 如果它存在,則不會勤奮使用。 “萬物之門”和“玄之門”的意思是一樣的,暗指女***官,即**,引申為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