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綠色普惠融合發展的金融創新之路

Mondo 財經 更新 2024-02-03

**金融工作會議為金融服務業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繪製了新藍圖。 綠色包容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有利於生態、經濟和人民。 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初步探索到深度融合的過程仍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多方協同、信念、拼搏、共同努力,以高質量金融發展助力建設強國和民族復興大業。

* 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優化資本供給結構,在綠色發展、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多用金融資源,首次系統提出“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金融、數字金融五大文章”, 對金融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有效的質改進和合理的量增長。 “近年來,在公司的領導下,我國形成了特色普惠金融發展模式和綠色金融發展框架,多項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指標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為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和良好機遇。 但“普惠金融不夠綠色,綠色金融不夠普惠”的局面依然存在。建議中國要聚焦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做好政策標準制定、區域試點探索、專業人才培養、產品和服務創新等工作,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目標。 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打造金融強國。

深刻領悟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的價值內涵

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是指在商業永續原則下,不斷提公升支援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經濟活動的金融服務覆蓋面,以金融資源為導向,引導小微企業、農戶等普惠目標踐行綠色低碳生產和生活方式,基於平等機會。

綠色普惠金融融合,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手段。 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將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於發展的全過程和各個領域,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力量變革,這也對金融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綠色”關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金融關注在投融資決策中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和環境效益。 普惠金融對應於“協調”和“共享”,側重於以可承受的成本向社會所有群體平等提供適當和有效的金融服務。 兩者融合發展,有助於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續、更安全的發展,推動新時代我國發展目標的實現。

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是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在要求。 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致力於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的需求,以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代表的包容性主體是我國經濟執行的“毛細血管”,是金融體系的重要服務物件。 綠色普惠深度融合,不僅可以提公升普惠主體的融資可得性,還可以應用特色金融服務,引導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等普惠主體關注綠色可持續發展,幫助他們了解環境風險管理和合規要求, 增強實體經濟金融服務的平衡性和穩定性,促進產業鏈和鏈的低碳轉型公升級,提高經濟整體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質量和效率。

綠色普惠金融融合,是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 包容性側重於公平性和覆蓋性,而綠色則強調發展質量,這意味著在財政資源有限的某些特定情況下,兩者之間可能會產生“擠出效應”。 綠色普惠金融的融合包括加強普惠貸款中既有綠色場景的挖掘,探索綠色貸款中普惠主體信貸方式的創新,還包括應用金融科技實現綠色普惠金融服務的智慧型化和便利化,有利於不同區域市場主體之間金融資源的高效配置; 規模和產業,支撐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高現代經濟體制發展效率。

綠色普惠金融的融合是中國更好地適應和引領全球可持續金融發展的重要起點。 全球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等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可持續金融也成為全球金融發展的重要趨勢。 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與美國財政部牽頭成立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 2024年11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批准了《2024年二十國集團可持續金融報告》,其中《二十國集團轉型金融框架》強調了公正轉型等重要方面,表明全球可持續金融的發展越來越關注環境和社會的雙重重要性。 換言之,綠色普惠金融的融合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公升中國在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探索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之路

隨著綠色包容發展理念逐漸在人心中生根發芽,一些先進金融機構已經認識到推動“二者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在政策標準、市場建設、產品和服務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有意義的前期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

1)探索制定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的政策標準。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實踐,需要政策指引和標準,為金融機構實質性開展相關業務奠定基礎,推動兩者深度融合。 目前,國內外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的政策標準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是綠色普惠金融專項政策標準。 國際上,世界正在加強多邊或雙邊合作,發揮聯合國、G20等國際平台影響力,就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達成共識,建立和推動綠色普惠金融政策框架。 2024年,普惠金融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國際組織普惠金融聯盟(AFI)推動成立綠色普惠金融工作組,並於同年提出綠色普惠金融4P框架,包括促進、*提供、保護和預防四類政策。 2024年,普惠金融聯盟提出綠色普惠金融實施路徑,鼓勵建設或加強頂層設計、分類、優先行動、資源整合、金融科技、資訊披露六大模組,推動4P政策框架落地。

國內部分地區探索建立了綠色包容發展融合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明確了包容性主體和行為的綠色識別標準。 在政策和制度方面,部分省市積極探索支援綠色普惠金融融合化的政策和制度,出台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專項工作計畫,將推動綠色普惠金融融入工作計畫,引入與綠色普惠金融相關的財稅貨幣政策激勵機制。 例如,江西省贛江新區先後印發了《贛江新區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和《贛江新區普惠金融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鼓勵金融機構聚焦綠色普惠金融,完善業務體系。 在綠色主體認定方面,浙江金融學會於2024年發布了《小微企業綠色評價規範》團體標準; 湖州等地利用融資主體ESG評價體系,對小微企業進行綠色評價,幫助金融機構高效識別和支援綠色小微企業。 在綠色行為識別方面,浙江省台州市“微綠達”平台通過梳理綠色小微場景,實現流貸智慧型綠色識別,從場景識別角度確定綠色普惠貸款識別標準。

二是適用於普惠主體的可持續金融或綠色金融政策和標準。 在歐盟,《可持續金融分類法》和《歐洲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主要針對大型企業或金融機構,但也適用於符合一定條件的中小企業,鼓勵金融機構為大主體**鏈條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提供資訊支援。 在中國,自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來,陸續出台了多項**和地方綠色金融相關政策標準,促進了包括普惠主體在內的經濟主體的綠色發展。 此外,許多國家的《負責任投資原則》和《可持續保險原則》等國際倡議,以及綠色貸款計畫、綠色投資**、綠色企業認證、綠色減稅政策和綠色採購倡議也使包容性實體受益。

三是具有綠色屬性或針對特定普惠群體的普惠金融政策標準。 該標準初步明確了普惠主體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援目標和方向,並增加了針對金融機構和普惠主體的相關激勵政策。 在英國,普惠金融支援計畫致力於為小微企業、社群專案和弱勢群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金融或財政支援,例如低息貸款。 在歐盟,農業環境措施鼓勵農民通過補貼和激勵措施來實施土壤保持和適應氣候變化。 在美國,推動建立綠色鏈條,鼓勵中小企業採購和使用環保產品和材料。 在我國,2024年10月印發《關於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國發2024年第15號),提出切實推動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 同時,我國高度重視“三個農村”高質量發展,先後印發了《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鄉村振興標準化行動計畫》等系列檔案,明確了“三鄉”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領域和相應的財政支援措施。“三個農村”。

2)充分挖掘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的市場需求。從當前市場需求來看,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三鄉”領域的小微企業和普惠主體,我國已在這兩個領域進行了相關探索。

一是拓展小微企業綠色貸款市場,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 近年來,我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餘額保持較快增長,貸款利率持續下降。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我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為28筆4萬億元,比年初增長48萬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48%, 下降 04個百分點。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資料,截至2024年9月底,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為2858萬億元,同比增長368%,高於各類貸款增速266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6個百分點98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調查,不同地區、不同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中流入小微企業等普惠主體的資金比例差異較大,從1%到50%不等,有很大的擴充套件空間。 隨著我國對大型國有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金融要求收緊,以及“雙碳”背景下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日益重視,需要進一步提高普惠融規模和小微企業綠色融資比重, 以及未來綠色金融的融資規模和小微企業的比重,為經濟整體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二是抓好“三鄉”綠色發展重點領域,充分發揮公私部門財政效益。 綠色普惠金融支援“三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支援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改善基礎設施和農村人居環境、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優質農民、實現相關環境權益和生態價值產品。 其中,農民生產活動的資金主要用於有機肥的使用、種植模式的調整、自然資源的保護等,容易受到農民合作社等組織或連鎖的影響。 根據《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22》,中國依法註冊的農民合作社有222萬家,近一半的農戶受到輻射驅動。 到2024年底,我國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總數將超過60000個,有效標準單位總數將超過2個7萬人,同比增長%; 建成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約750個,總面積超過1個68億畝,帶動近2030萬農戶發展。 從資金使用情況來看,2024年,我國將投入近440億元用於農業綠色發展相關資金。 2024年,財政部將發布農業綠色發展專項基礎設施投資預算(全縣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推進專案),並規劃20億元專項基礎設施基金。 未來,要深刻洞察綠色“三鄉”發展趨勢,支援建設金融資金與社會資本聯動平台,撬動更多社會資源精準投向重點主體、重點領域,助力鄉村全面實現鄉村振興。

3)創新服務實踐,實現綠色普惠金融融合。中國金融機構在戰略目標制定、治理體系、管理流程、產品和服務創新、技術賦能等方面積極開展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的商業實踐。

一是明確綠色普惠金融戰略目標,促進綠色金融戰略與普惠金融戰略的高效協調。 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都設定了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可持續金融等相關戰略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的內涵。 農行將綠色金融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以打造“服務鄉村振興的領先銀行”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大銀行”為目標,加強“農業、農村、農村”的綠色引導。 建設銀行提出“數位化、平台化、生態化、賦能”的發展理念,強調數位化賦能和綠色金融的普惠發展。

二是構建綠色普惠的金融治理體系,規劃專項組織機制、政策制度、監督考核方案等。 目前,金融機構已基本建立綠色金融或普惠金融治理架構,少數金融機構整合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管理資源,探索一體化治理體系。 安吉農商銀行在董事會層面設立了戰略(“三鄉”和綠色金融)委員會,在高層層面設立了綠色普惠金融創新團隊,在組織實施層面設立了綠色金融事業部,在支行層面設立了綠色支行,形成了完整的綠色普惠金融結構。

三是建立綠色普惠金融管理流程,科學考慮獨特的資產結構、風險因素、合規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和決策。 在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指導下,許多金融機構已經或正在探索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要素納入其風險管理流程,一些已經建立了綠色和普惠的金融管理流程。

四是創新綠色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普惠客戶多元化綠色發展需求,提公升綠色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目前,金融機構更注重針對小微企業、農業和個人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援“三鄉”領域綠色發展的產品和服務,包括農業資源保護與節約、綠色農產品供給、農業生態修復等; 為小微企業低碳轉型提供金融服務,包括支援小微企業綠色生產經營,以及小微企業入園和第一鏈的相關服務; 面向個人的綠色生活金融服務,包括創新型碳普惠機制產品、綠色消費金融產品等。

五是運用金融科技賦能綠色普惠發展,降低綠色普惠金融的中間環節和資訊成本。 金融機構正在部署和完善數字系統或智慧型平台,一些金融機構全面靈活地應用普惠主體的綜合資訊。

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的五大挑戰

1)符合普惠目標業務特徵的綠色標準尚未建立。普惠貸款按融資主體型別統計,綠色貸款按資金用途統計,這就決定了在綠色普惠融合領域投入的貸款資料不能簡單地在兩者的交叉點上計算。 換言之,在缺乏專項有效標準的情況下,綠色普惠金融業務難以識別。 一方面,在普惠貸款的基礎上,對符合綠色標準的貸款進行進一步統計,面臨同一主體不同用途貸款只能部分納入的問題。 專業門檻使銀行從業者對其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綠色普惠範圍感到困惑,企業無法有效識別是否完全或部分符合綠色普惠要求。 另一方面,在綠色貸款的基礎上,很難準確識別出符合普惠標準的貸款。 綠色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務物件是農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其生產經營資料缺失,統計資料不規範,綠色普惠統計資料採集難度更大。

2)缺乏針對性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目前,我國已出台一系列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指導政策,但指導金融機構整合發展綠色普惠業務的政策指南和考核激勵機制尚未明確提出,導致金融機構業務發展動力不足,難以有效推動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同時,中國缺乏引導普惠目標綠色低碳轉型的激勵機制。 現有綠色政策主要針對節能減碳、環保、資源迴圈、清潔能源等行業的大專案、大企業,對普惠物件的綠色低碳轉型沒有專項激勵機制。 因此,普惠主體難以獲得綠色資金,而普惠主體往往缺乏綠色轉型的意識和動力。

3)綠色普惠金融領域相關資料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都面臨著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在綠色金融發展中,金融機構難以準確獲取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碳相關資料,難以準確計算碳資產的真實價值,影響市場的深入發展。 普惠主體數量多、分布廣,業務規模小,意味著金融機構在確認普惠主體的信用資質、驗證其綠色融資基金動向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和人力資源。 此外,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還面臨各領域、各部門資訊共享問題,資訊共享渠道和機制缺乏暢通也導致綠色普惠領域資訊不對稱。

4)金融機構支援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的治理能力不足。一方面,需要建立或完善綠色普惠領域金融機構的治理戰略和治理體系。 目前,金融機構普遍缺乏明確明確的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目標、專項扶持政策和協同治理機制,導致總行與分支機構之間、綠色金融部門與普惠金融部門之間優先順序不同。 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往往缺乏綠色產業和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缺乏對綠色金融的深入了解和相關專業知識。 在當前綠色普惠標準不明確的情況下,普惠物件的綠色識別需要依靠金融機構自身對相關綠色場景進行梳理和判斷,這也增加了業務的複雜性,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5)金融機構綠色普惠金融產品的適應性不強。對於普惠主體而言,綠色普惠金融產品至少應滿足三個條件:簡單易申請,不會造成資料填報負擔過大; 對信用資質認定進行定性化,解決有效抵押品不足、信用額度低的問題; 靈活的融資方式和期限,滿足流動性或特定條件下的中長期資金需求。 目前,市場上的綠色普惠金融產品往往是綠色金融產品的簡單複製,缺乏基於普惠物件融資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結合區域特色,運用金融科技等現代技術手段,沒有拓展綠色普惠金融業務的廣度和深度。

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的政策建議

**金融工作會議為金融服務業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繪製了新藍圖。 綠色包容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有利於生態、經濟和人民。 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初步探索到深度融合的過程仍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多方協同、信念、拼搏、共同努力,以高質量金融發展助力建設強國和民族復興大業。

1)產業板塊要加強對普惠客體綠色低碳發展的引導,為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提供資訊支撐。根據小微企業等涉及行業廣泛、融資需求多元化的普惠主體特點,把握普惠主體可持續發展的區域特徵和群體特徵,設計相容性強、參照率高、門檻低的綠色低碳發展路徑。 按照“建設、總結、推廣”的原則,適時發布小微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指南和示範案例,農戶綠色低碳經營指南和典型場景,複製推廣行之有效的經驗模式。 統籌現有綠色物件的識別機制和結果,包括但不限於綠色產品、有機農產品、森林生態標籤產品的識別,以及綠色工廠、綠色**鏈管理企業的認證,共同建立綠色物件識別資訊共享機制,收集並適當披露小微碳排放水平資料企業(子行業)。

2)財務管理部門要完善綠色普惠金融標準體系,建立綠色普惠金融激勵機制,支援綠色普惠金融試點創新。探索主體和專案活動的二維識別和統計模型,增加符合普惠主體生產經營活動特徵的活動型別,或基於普惠金融標準細化不同綠色低碳發展方向的範圍和要求,逐步探索和推廣基於綠色金融評級的綠色活動自動識別模型。綠色包容性實體。推動現有貨幣政策工具雙向傾斜,將普惠金融要素納入綠色金融評價體系。 支援綠色普惠金融試點和創新,鼓勵在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國家小微金融改革試驗區等地區優先開展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試點。

(三)地方政府應試點推進綠色普惠金融,開發支援綠色普惠發展的工具,建立支援綠色普惠發展的政策和激勵機制。建立綠色普惠工作領導機制,優化區域發展戰略,納入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的任務目標,構建“責任+清單制+路線圖+政策評估”的跨區域、跨部門、跨機構的工作機制。 培育綠色普惠金融市場主體,探索構建綠色普惠金融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如支援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產品標準、綠色農業金融支援標準、綠色普惠貸款統計標準等。 搭建小微企業碳核算平台和融資對接平台,支援綠色流動資金貸款識別和ESG評價。 建立支援綠色、包容性發展的政策和激勵機制,把握生產要素的長期激勵和政策保障支援。

4)金融機構要加強綠色普惠金融融合治理能力建設,創新綠色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謀劃將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納入戰略發展目標,根據自身稟賦特點完善綠色普惠金融頂層設計,建立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結構完整、權利責任明確的綠色普惠金融治理架構。 圍繞自身戰略目標規劃,將綠色普惠的理念和要素滲透到各業務線、前台、中後台,建立長效考核機制,探索綠色普惠金融差異化資本條件的設定。 建立便捷、高效、科學、合理的管理流程,加強數位化實踐和技術平台應用,加快將ESG因素嵌入綠色普惠的經營管控體系。 創新綠色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特別是基於普惠主體綠鏈創新、基於普惠主體營運資金需求情景的創新、圍繞園區小微企業集中的創新、抵押擔保方式創新、基於主體識別的綠色普惠金融創新。

5)小微企業要注重綠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加強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建設。關注巨集觀戰略和指導政策,了解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重點方向,減少汙染節能生產經營活動的人員和資金投入,積極尋求綠色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支援。 加大質量技術創新投入,推動質量設計、檢測試驗、可靠性工程等先進質量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促進品種開發和質量公升級,特別是耐高溫、耐旱農產品和符合日益嚴格的綠色、可持續和迴圈要素標準的出口導向型產品。 加強對管理層和普通員工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培訓,形成低碳生產、綠色生活的良好氛圍,制定極端天氣應急管理預案,通過演練等方式提高員工應對能力。

(作者為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執行董事、副行長)。

周成軍. 金融助力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J].中國金融. 2020(23).

王鑫, 張備, 史國平. 支援零碳金融的貨幣和信貸政策:國際實踐、挑戰與啟示[J].清華金融評論, 2023(03): 101-105

馬。 轉型金融和普惠客戶需要更多綠色金融支援[J].新京報. 2023.

瑤磊, 梅亞文. 推動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交織融合發展[J].當代金融家。 2022(1).

卜永祥. 綠色金融應發揮引導和支援“三鄉”和小微低碳轉型的作用。北京商報. 2022.

王方奇. “普惠”和“綠色”必須建立標準中國銀行保險報. 2022.

alliance for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centre for sustainable finance at soas. inclusive green finance: from concept to practice[r]. university of london.2021.

作者:李林 編輯:劉能靜、劉麗)。

相關問題答案

    “資料”率先搶占“新”機,市測繪院積極探索資料要素的作用

    隨著國家和北京對資料要素治理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空間資料的元素化和生產力將成為一項具有全域性意義的重要任務。推進資料資產登記 評估 交易和賦能應用,是北京市率先落實國家 資料條 培育發展資料要素市場的重要舉措,對北京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具有重要意義。月日晚,電視台 新聞聯播 欄目播出 一線研...

    粵港澳大灣區電影產業正在積極探索,發展迅速 以《冒險王》為例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電影產業的蓬勃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優秀的電影作品。其中,愛奇藝的個人電影 冒險之王 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精湛的製作技藝,成為大灣區電影界的一顆璀璨明珠。冒險之王 以大灣區為背景,講述了乙個充滿冒險和挑戰的故事。影片通過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展現了粵港澳大灣區電影產業的積極探索和快速發展。影片...

    中實業集團九鋼綠色建築積極探索重鋼別墅施工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住房的需求也在不斷公升級。為滿足市場對高品質住宅的需求,中實業集團九鋼綠色建築積極探索重鋼別墅的建造技術。通過引進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裝置,九鋼綠色建築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智財權的重型鋼結構別墅建築系統。這種重型鋼結構別墅建築系統採用重型鋼結構作為房屋的主要承重結構,...

    百草威積極探索零食消費者需求場景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堅果消費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消費。據iiMedia Research資料顯示,年中國新年禮盒中,堅果產品在消費者贈送的禮品型別中排名第一 不僅如此,在接受調查的年輕消費者中,超過 的人每週購買堅果超過一次,單次消費金額超過元。堅果製品的消費已經從節日 禮品等具體場景逐漸擴充套件到營...

    農業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年以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落實最佳決策部署,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工作措施,農業綠色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農業資源節約能力穩步增強。實施國家黑土保護工程,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耕地質量逐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高標準耕地億畝,耕地平均等級達到級。農業節水灌區建設達到個億畝,農田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