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瘟疫 兩次大瘟疫是如何摧毀兩個王朝的?
在古代,由於醫療衛生水平相對落後,面對瘟疫,缺乏有效的手段,相對落後,再加上交通通訊手段落後,在瘟疫爆發時很難迅速組織救援勞動力,這也是古代瘟疫經常造成大量人員的原因。 古代的瘟疫多起,尤其是東漢末年和明朝末年的瘟疫,無疑是壓垮東漢和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東漢末和明朝的大瘟疫是摧毀這兩個朝代的最後一根稻草。
俗話說,中國人最淳樸,但無論怎麼努力生存,不僅會引起內亂,除了王朝的腐朽和當權者的壓迫外,瘟疫的殺傷力也極強,東漢末期的大規模內亂,對東漢末年的大規模內亂,對東漢末年的內亂,對東漢末年的內亂,對漢末的內亂,對漢代的內亂和當權者的壓迫,對漢代的殺傷力也極強,東漢末期的大規模內亂,對東漢末年的內亂,對漢末年的內亂,對漢朝的統治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瘟疫。
1.東漢末期的瘟疫流行。 在東漢晚期的歷史中,特別是漢陵帝時期,從建寧元年(168年)到廣河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相繼出現,自然災害之間幾乎沒有超過十年的間隔。 沒錯"大瘟疫之後將是一場大瘟疫"在接二連三的自然災害之後,僅在漢陵帝統治期間就發生了五次瘟疫。
黃巾起義爆發於東漢末期,當時天災和瘟疫肆虐。 黃巾起義終於被平息,從建安九年(204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又爆發了一場大瘟疫。 曹植在《疫氣論》中這樣描述瘟疫的悲慘處境:"每家每戶都有屍體,每個房間都有哀悼的聲音,門關上了,人被毀了。 醫學聖人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憤憤不平地說:'我們200多個民族成立以來,不到10年的時間裡,三分之二的死者死於傷寒,70人中有10人死於傷寒'。
這場持續了十多年的瘟疫,不僅造成大量死亡(人口減少了四分之三,受災最嚴重的中原地區人口減少了十分之一),還造成了許多重要人物的死亡,例如:"建安第七子"徐乾、陳林、應玲、劉震,以及攻打荊州的呂萌。
2.明朝末期的大瘟疫。 嘉靖初年,明朝與蒙古人的戰爭導致大量漢人被困或逃往草原,許多草原被改造成農田,草原齧齒動物開始失去棲息地,人鼠接觸程度增加。 明朝末年,頻繁的旱災使老鼠失去了食物**,它們開始湧向人類聚居區,最終導致了一場大瘟疫。
事實上,從萬曆初期開始,明朝就開始瘟疫頻發,崇禎六年(1633年)開始流傳的瘟疫規模更大,危害更大。 從崇禎六年(1633年)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瘟疫肆虐陝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據夏燮的《明同鑑》記載。"首都的瘟疫有無數人死亡",《崇禎實錄》記載為"首都分割槽的瘟疫造成了許多人的死亡。 從一天到數萬","病人像西瓜汁一樣死去。 一枕頭之死,十房九空,連小房子,都無一友善"京城的慘案還是這樣,可見一斑。
據史料記載,相傳明末崇鎮的瘟疫,直接導致陝西、晉、河北三省近千萬居民流失,僅京城就有不下20萬人死於瘟疫,以至於最後連京城都找不到。 更嚴重的是,這場瘟疫直接導致了明朝九面的大同、山西、冀州、宣府等地的直接毀滅,以至於李自成攻打京城,朝廷根本抵擋不住,就連京城也無法集結兵守城, 所以只能派太監去守衛城牆。
從古至今,歷史上記載的流行病數不勝數,這就足夠了。
除了以上兩個方面和瘟疫的破壞力外,由於個體水平有限,下面簡要列舉中國歷史上關於瘟疫的記載。
1.新王朝三年(11),"這種流行病已經殺死了一半以上的死者"“(《後漢書——劉玄傳》)。
天豐三年(16年),"二月疫情,馮毛在聚昌,六七兵病死"“(《漢後書——王莽傳》)。
3.新王朝三年(22年),"大瘟疫,一半的死者"“(《後漢書——劉記》)。
4.東漢十四年(38年)。"屆時將出現大流行病,數萬人將死亡"“(《後漢書——鐘禮義傳》)。
5.東漢二十年(44年)。"馬元在焦之,四十餘武臣死於瘴氣"“(《後漢書——馬傳》)。
6.東漢二十五年(49年)。"武陵無錫疫情造成多人死亡"“(《後漢書——馬傳》)。
7.東漢延禧五年(162年)。"皇甫指數在龍遊,瘟疫在軍隊中流行,死者十三四歲,指標親在寺廟檢查"。“(《漢後書——皇甫貴傳》)。
8.東漢建寧二年(169年),"大瘟疫造成許多人死亡"(“為緊急情況做準備 - 傷寒”)。
9.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從此,南陽的年病就開始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張忠景的氏族就有200多人,甚至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死了"。(《傷寒論》一書的序言)。
10、曹魏、黃褚四年(223年)。"3月,萬旭疫情造成1萬人死亡"。“(《三國志》——魏書——吳行之)。
11.東吳在位第二年(252年)。"夏四月,新城被圍困,疫情大,士兵半死不活"“(《三國演義——無智——孫亮傳》)。
12.曹魏家平五年(253年),"4月,疫情在新城,半死不活"。(宋書-吳興之)。
13.西晉九年(273年)。"吳國疫情第三年,京都有10萬人死亡"(宋書-吳興之)。
14.西晉咸寧元年(275年),"11月,京都爆發了一場大流行病,10萬人死亡"“(《宋書》-《五行編年史》)。
15.西晉光公元年(306年),寧州"飢餓流行病已造成數十萬人死亡"(“資治通鑑”)。
16.西晉雍嘉年間(307-312)。"還有瘟疫和飢餓。 飢餓非常大,河裡有很多屍體,田野裡有白骨頭"“(《晉書——食品和貨物》)。
東晉永昌元年(322年),"11月,發生了大流行,十分之二或三人死亡,該州也是如此"“(《宋書》-《五行編年史》)。
東晉元年(376年),"冬季瘟疫一直持續到次年5月,許多人死亡"“(《宋書》-《五行編年史》)。
19.東晉太原五年(380年):"5月,從冬季瘟疫到今年夏天,許多家庭死亡"“(《宋書》-《五行編年史》)。
20.東晉龍安元年(397年)。"8月,北魏大瘟疫造成馬、牛15、6人死亡"“(《北史》-魏本基)。
21.東晉景玄四年(408年),"景軒前往距離成都五百里的黃吳,疫情已經筋疲力盡"“(《南方史——劉京宣傳》)。
劉宋敬平元年(423年),"魏國疫情,123人死亡"“(《北史》-魏本基)。
23.北魏皇帝在位第二年(468年),"10月,禹州發生大疫情,死亡人數達14.5萬人"(魏姝-凌正志)。
24.北魏永平三年(510年),"4月,平昌、平陽縣香嶺發生大疫情,造成2730人死亡"(《魏書》——玄武皇帝《世宗紀》)。
25.隋開皇十八年(598年),"9月,琅琊漢王疫情,死者十**"“(《隋書》)。
26.隋朝大業八年(612年),"大旱災和疫情造成多人死亡,尤其是在山東"“(《北史-隋本吉》)。
27.唐永春元年(682年),"再加上病,從陝西到羅,死亡人數不計其數。 死在路上"(《古唐書-五行編年史》、《古唐書-高宗記》)。
28.唐中殿三年(687年),"北京乙個春天,山東大流行病,很多人死了"“(《古唐書——中宗記》)。
29.唐景龍元年(707年),"從北京到山東和河北,成千上萬的人死於夏季瘟疫"“(《新唐書——五行編年史》)。
30.唐朝寶應元年(762年),"江東疫情,死亡人數過半"“(《新唐書——五行編年史》)。
廣德元年(763年),"江東疫情,死亡人數過半"“(《古唐書——王朝宗記》)。
32年,唐振遠五年(789年)。"淮南、浙江、閩東、閩西等地夏季乾涸,井泉更幹,人口渴,多流行病死亡"。唐代古籍——德宗記。
唐朝元年(806年),"浙東疫情,半死"“(《新唐書——五行編年史》)。
34、唐朝光明元年 清明元年(880年),""春末,信州盜賊流行,死人不少。 讓瘟疫消失"。(古唐書——習宗濟)。
唐大順二年(891年)35年。"春天,淮南饑荒,軍疫,死者十三四"“(《古唐書——昭宗記》)。
36.北宋天佑元年(1049年)。"河北疫情,派使送藥"“(《宋史》——《任宗記》)。
南宋建衍元年(1127年),"3月,晉人圍攻汴京,全市一半以上的人死於疫情"“(《宋代史——吳行之》)。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6月,浙西發生重大疫情,平江北部無跑步者"“(《宋史》——《五行編年史》)。
39.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春天,福州疫情肆虐,上千人死亡,所以是痢疾的聚會"。“(《宋代史——吳行之》)。 "著名醫生仍然是痢疾的例子")。
40.金正龍六年(1161年)。"主幹道是北京,無數疫情凋零死亡,世界一片混亂"。“(金石-完顏匡傳記)。
41.南宋龍興二年(1164年)。"淮甸冬天,長江以南有兩三十萬人流離失所,以防亂亂,草屋遍布山谷,被隋氏凍傷,半數人死於疫情,但死者仍是死人"。已經一年了,浙江的士兵特別餓,百姓苦惱"“(《宋史》——《五行編年史》)。
42、南宋春熙八年(1181年),"城裡有疫情,死了的人很多。 寧國疫情,尤其是死者"。“(《宋代史——吳行之》)。
43.南宋少羲二年(1191年),"福州疫情造成數千人死亡"。“(《宋史》——《五行編年史》)。
44.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夏天,城裡百姓病死,在江南避難的淮族人又餓又熱死"“(《宋史》——《五行編年史》)。
45.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4月,北京多人死於疫情"“(《宋史》——《五行編年史》)。
46.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幾個月之內,瘟疫襲擊了這座城市,造成無數人死亡"“(《宋史》——《五行編年史》)。
47.元到元(1297年),"8月,鎮定、順德、河間樂首、焦化等地有6500多人死於旱災。 12月,寶陽路發生飢餓疫情,大部分士兵死於瘴氣"。“(《元史——承宗本基》、《新元史——石瑤傳》)。
元朝元年(1308年),紹興、清遠、台州發生春瘟"超過26,000人死亡"“(《元始——五行編年史》)。
49.袁志政二年(1313年),"冬季大流行病 北京分部"“(《元始——五行編年史》)。
50.元朝二年(1331年),"19人死於該流行病"“(《元氏-文宗本紀》)。
51.元之順三年(1332年),"饑荒瘟疫在義縣肆虐"“(《元氏-文宗本紀》)。
52.明朝永樂六年正月(1408年)。'江西省建昌市、福州市、福建省建寧市、邵武市,去去截至本月累計死亡人數已超過8.84萬人'“(《明史——五行編年史》)。
53.明朝永樂八年(1410年),"登州、臨海地區,1-6月,6000多人死於疫情"“(《明史——五行編年史》)。
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6月湖州三區出現大疫情,7月寧波五區出現大疫情,韶州發生大疫情,死亡人數達1.2萬人"“(《明史——五行編年史》)。
55.明正九年(1444年),"紹興、寧波和台州受到大流行的困擾,第二年有 30,000 多人死亡"“(《明史——五行編年史》)。
56.明朝景泰七年(1456年),"5月,桂林疫情造成2萬多人死亡"“(《明史——五行編年史》)。
明朝萬曆十一年(1575年),"8月,福建疫情影響江西,無數人死亡"“(《明史——五行編年史》)。
58.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信燁瘟疫肆虐,死者無窮無盡"。著名的醫生案例 - 瘟疫。
59.明弘治六年(1493年),"吳中疫情,尤其是常熟,導致大部分人死在家中"“(《杜公部譚思通全集》)。
60.明正德元年(1506年),"6月,湖廣、平溪、慶良、鎮遠、碧橋四大健康疫情,死亡人數眾多,7月至12月,荊州各地疫情頻發,建寧、邵武8月以來也流行"“(《明史——五幕》)。
明朝嘉靖二年(1523年),"7月,南京發生大流行病,許多士兵和平民死亡"“(《明史——五行編年史》)。
62.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9月,山東疫情造成4128人死亡"“(《明史——五行編年史》)。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天花盛行,超過一半的人死亡"。
64.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春天的花朵肆虐,十有八九都死了"(流行病彙編)。
65.明萬曆八年(1580年),"瘟疫在大同肆虐,十間房九空,感染者陸續死亡,幾戶人家感染瘟疫,十間房中有一兩間被關門"(山西同治)。
66.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4月,北京發生大疫情,霸州、溫安、大城、寶安患大頭瘟,死於枕書"“(《明史——吳行之》、《順天府志——湘義》)。
67.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道光房內,瘟疫肆虐,連門都被毀了"“(《春之百病》)。
68.明朝二年(1622年),"(鼠疫痢疾)夏末秋初沿門,病得很重"(“早醒筆記 - 流行性痢疾”)。
清康熙在位二十年(1681年),"晉寧疫情,人畜死亡不少; 曲陽疫情、餘姚麻疹"(《清史手稿——學科初稿——天花疫情序言》) (《清史手稿——災難編年史》、《學科初稿——華 任序》)。
70.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瓊州、靈州春瘟;荊州五月疫情,死亡人數不計其數; 曲阜疫情、東昌疫情、巨野六月疫情、文登八月疫情,死亡人數不到一半"。“(《清史手稿——災害差異》)。
清朝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春南樂疫情、和田疫情、立縣疫情,死亡人數不計其數; 6月菏澤疫情; 章丘、東昌、青州疫情、福山鼠疫、無數死亡、秋長樂疫情; 羌州市、寧海市、魏縣疫情"。
清雍正元年(1723年),"萍鄉的秋季疫情已經造成無數人死亡"“(《清史手稿——災害差異》)。
清雍正五年(1727年),"揭陽、海洋夏季疫情; 澄海秋瘟,死人無數; 漢陽瘟、皇崗瘟、忠香、禹明冬瘟"“(《清史手稿——災害差異》)。
74.清雍正十年(1732年),"造成數千人死亡的崑山疫情; 在夏天,這座城市也被感染了"(瘟疫)。
清乾隆十一年(1733年),"鎮陽疫情,無數人死亡; 崑山疫情; 上海和寶山疫情"“(《清史手稿——災害差異》)。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春天,台州、通州、合肥、甘榆、武進、蘇州受災; 夏季,日照縣、樊縣、新縣、菊縣發生大流行病,死亡人數不計其數; 長樂和東光也受到困擾"“(《清史手稿——災害差異》)。
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3月,任丘瘟疫; 6月,冠縣、吳城、范縣、巨野疫、登州府疫,死亡人數不計其數; 7月,東光、元、新樂、通州、濟南等地疫情,死亡人數不計其數,東鄂州、武定州、騰縣州、濟寧州發生疫情; 八月,樂亭疫情、青縣疫情,八月初平,死亡人數不計其數; 清遠疫情、定州疫情; 灤州疫情、元、內丘、唐山、立縣、王都疫情、臨渝疫情、南關、衢州、王都疫情。 “(《清史手稿》)。
78.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3月,武昌、咸寧、錢江受災; 4月,蓬萊疫情; 5月,黃陂、漢陽、宜德、石德疫情,死亡人數不統計; 重陽瘟疫; 嘉陵瘟、松鼠疫; 8月,英城、黃梅、治安疫情"“(《清史手稿》)。
79.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夏風大,喉嚨通紅,死者紛紛死去"“(”可憐的家庭醫生的案例“)。
80.清咸豐五年(1855年),"克利爾沃特瘟疫"(《清史手稿——災難差異》)發生了。
81.清咸豐六年(1856年),"咸寧疫情"“(《清史手稿——災害差異》)。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占婆大瘟疫。 6月,黃縣發生大疫情"“(《清史手稿——災害差異》)。
83.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最近,疫情大發,傷人不少"(袁世凱對徐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