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東迎勳:把握創新就是把握發展,求創新就是謀求未來。 在科技創新的發展道路上,東營從未缺席過。
全市研發支出同比增長13%4%,高於全省平均增速13個百分點,佔GDP的2%53%;每萬名從業人員研發人員數居全省第三位,增幅居全省第一; 科技型企業數量保持“雙30%”以上增速,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1540家; 是全省率先實施科技政策,實行“免用即享”,全省率先建立市級自然科學**,全省率先建立全生命週期服務機制......用於科技成果轉化2023年,全市將大力實施國家重大戰略和黃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國家高水平創新型城市,加快構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公升科技成果轉化水平,科技創新成果取得顯著成效科技工作,創新能力百強城市榜單第62位,上公升7位。
政策“磁力”充分展現,創新生態全面完善
為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全市推動市科技政策惠企試點實施,梳理形成9項政策清單,簡化繳費流程,為168家企業支付1975萬元。 推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為126家企業辦理成果轉化貸款149筆,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金額798億元,“真金”充分啟用了創新的動力。
近日,偉飛船舶順利完成了為中海油渤海油田定製的3套海底生產聖誕樹和2套水下注水聖誕樹的FAT測試,並送往一體化聯合除錯試驗場。 針對目前渤海油氣田密閉區域開發困難的現狀,專案充分結合渤海水下工況和安裝作業要求,國內首次採用沉箱設計方案,並利用整合技術、模組化設計技術和先進工藝,優化裝配創新設計,解決一系列“卡住”問題脖子“的問題。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水下產品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安裝操作方便等特點。
為進一步完善科技攻關體系,按照“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化”等全鏈條研發活動的思路,全市對8大產業40家連鎖主力企業開展專項調研,建立科技專案儲備,挖掘精品科技專案140餘項, 率先設立實施全省市級自然科學專案44項,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專案、鹽鹼地綜合利用專案、科技成果轉化專案27項。收集並推薦農業種子改良專案32項,重大科技成果93項,其中...
同時,全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探索科研專案組織新形式,採用“揭幕制”實施市級17項重大科技專項,採用“點將配備軍事系統”實施“稀土汽車催化產業技術研發與工程”科技示範工程, 開展全市自然科學專案專案資金使用“一次性付款制”試點改革,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突出企業主體,科技型企業培育成效顯著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需要統籌優勢資源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在產業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在祁龍海洋石油鋼管公司車間,經過銑、成型、焊接等工序,製成了專用螺紋齒形防水導管。 公司通過產學研合作和自主研發,解決了深水表面導管“卡脖子”的問題,一舉打破了國外壟斷,與同類進口產品相比降低了70%以上。
東營有很多這樣的案例。 我市突出企業主體,深入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專項行動,培育“診斷萬人、走訪千人、教育百人”,診斷中小微企業50906家,重點走訪企業1970家,開展“一對一”政策引導精準服務,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540家, 同比增長41%,高新技術企業連續三年保持30%以上增速。
為進一步提公升企業創新活力,我市實施規模以上企業“三通”行動,設定企業研發投入“紅線”,實行企業研發機構和研發專案“雙備案”,備案研發專案995個,研發平台1099個, 全面推動企業研發機構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8744億元,同比增長132%;有研發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36家,同比增長63家4%;566%,同比增長19%95個百分點,分別佔全省第6位和第1位。
在加強開放合作方面,全市加快步伐,凝聚創新資源。 與中國工程院上海轉化中心、天津天開天立高校科技創新園建立深度合作,舉辦首屆黃河三角“碳中和”專家團、東營市-天津大學科技合作直通車“,組織中科院、清華大學等校企對接活動62場; 發布高校科研成果176項,推進科技合作專案87項,國家、省人才專案數量同比增長一倍。同時,加快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建設,啟動市級試點基地備案,新培育省級科技成果轉化試點示範基地2個,開展試點專案40餘項,實現試點服務收入近2000萬元。 實施全市科技成果轉化專項9項,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工程放大和產業化應用。
加強科技支撐,加快重大平台建設
近年來,全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成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15個,省級科技創新平台125個,市級573個,構建了以國家創新平台為龍頭、省級創新平台為支撐、以市創新平台為基礎的科技創新支撐保障體系。 開展核心技術攻關1100餘項,解決技術難題,產業創新支撐能力不斷增強。
此外,我市成功建立了第五個國家農業領域技術創新中心——鹽鹼地國家創新中心,建成了國家稀土催化產業研究院、高階石化產業研究院等8個高能平台,成功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 如鈰鋯儲氧材料和蜂窩陶瓷材料。
只有播下科技創新的沃土,搭建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施展才華的舞台,才能更好地激發創新創造的活力,讓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全市加快提公升高水平平台,引進院士13人、博士123人等高層次人才430餘人,實施重大科技專案25項,解決行業技術難題32項,轉化科技成果145項。 稀土催化研究所分子篩產業化專案成功投產,實現了稀土催化材料的國產化和替代化; 鹽鹼地國家創新中心基本執行,構建了覆蓋全國的“1+3+16”科技創新網路體系。 實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新增省級技術創新中心2個、院士工作站5個、新研發機構2個,啟動首批26個市級新研發機構,新建市級重點實驗室41個。
同時,全市採取加強政策扶持、完善考核體系、加強動態管理等措施,推動科技孵化載體高質量發展,新增省級科技企業孵化載體12家,新增數量居全省第三。
只有創新者才能進步,只有創新者才能強大,只有創新者才能獲勝。 東營正堅定地走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上,在大江大河大陸上譜寫自己的發展篇章。
記者尚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