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6點20分,監考結束,我錯過了校車,只能乙個人想著回家的路。 曾經在高峰時段花在計程車上的四十美元左右,現在在我這個吝嗇的老婦人的心裡激起了一點苦惱。 不甘心奢侈浪費,我選擇了公交車和步行,七點半左右到達了小區。
我兒子的家人在客廳裡快樂地玩耍,一張凌亂的餐桌上擺著燉豬肉,配上昨晚剩下的蒸鱸魚和捲心菜粉絲。 我問是不是外賣,兒媳婦回答說是自己做的,現在很少點外賣了。 雖然她沒有邀請我分享,但我知道,如果不及時食用這些菜餚,它們就會被浪費掉。 於是,我淡淡地表達了我的飢餓,兒媳婦熱情地為我端上了公尺飯,以表達她的歉意。 雖然有點尷尬,但我嘗了她的菜,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隨後,我主動去廚房洗碗,卻被兒媳婦立馬攔住,以為我在家閒著,沒有掙錢的能力,就不讓我洗碗。 我看著她的話,想起了我以前是怎麼給他們洗碗的,他們點外賣的頻率。 也許是年紀大了,也許是不想看到這樣的浪費,於是我開始思考兒媳婦的變化。 她似乎變得更加成熟,也變得更加理性,這或許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過程。
在和孫子玩耍的時候,我和兒媳聊了很多話題,從父母的健康到家庭的壓力和無助,一切都變得那麼真實。 漸漸地,我才意識到,兒媳婦性格中所謂的“缺陷”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家族的遺傳和環境影響。 我開始反思,也許我兒子的性格也有缺陷,也許我們的老夫妻並不完美。 在生活中,誰能說自己是完美的?
我願意支援兒媳婦履行孝順,因為這是美德,也是對家庭的責任。 她接手了照顧受傷的父親,雖然這給她帶來了壓力,但她並不後悔。 我被她的堅持和奉獻所感動,也讓我更加珍惜與她的關係。 談及家庭的健康和未來,兒媳婦表達了對科學和醫療的信任,她希望我們能一起面對未來的困難,互相扶持,一起度過難關。
今天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婆媳需要的是包容和理解,需要給對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理解對方,適應對方的存在。 雖然我們可能有不同的態度和習慣,但只要我們有善意和尊重對方,我們就能慢慢拉近彼此的距離。 迴避衝突不是解決之道,而是需要勇敢面對,用寬容和愛心化解各種不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或許會發現,原本看似矛盾的事物,在理解和包容之後,會變得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