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春節期間的求職旺季許多早期財務自由的房地產高管享受生活春節期間時不時嘰嘰喳喳,多是在回憶這10年的樓盤,感嘆時光過得真快。
時不時也會想起2015-2020年的和平繁榮時代無論是對於房地產人,還是房地產圈的任何從業者來說,這都是乙個值得懷念的時代,但不幸的是,它真的消失了。
不管你承認與否,房地產的底層邏輯已經改變,十餘年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還是“銅鐵”的時代早就開始了,但有些人卻“痴迷於當權”。,仍然被慣性蒙住了眼睛。
疫情讓樓市變得更糟,但實際上,沒有疫情,樓市的生存基礎也鬆動了。 致命的打擊是房子的財務財產被撤回。
近日,政策再度迎來利好局面,2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新的貸款市場**利率(LPR)。,1 年 LPR 為 345%,與上期持平; 5年以上的LPR為395%,較上期下降25個基點
此次調整也為不少需求有所改善的購房者帶來了歷史性的折價,以北京為例,如果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42%,在這25個基點的降息之後,抵押貸款利率將變為395%。以100萬元、等本等息還款30年的商業貸款為例,乙個月可以節省約1448元,一年節省約17376 美元。
從金融屬性回歸到居住屬性,近幾年的大局,口號很響亮,但從實施港口和整體產業公升級的角度來看,並不能順利過渡到乙個好的方向。
房子回到住宅物業,不再是“下蛋的母雞”。抵押貸款不再是用別人的錢來賺自己的快錢。 誰會想為銀行工作? 關鍵是房價高,大部分人吃飯都有問題,“裡”差不多沒了,就算婆婆不開心,誰在乎面子呢?
不可否認,房地產仍然是乙個支柱產業。 但這個“支柱”的盈利模式變了,生存的邏輯也變了。對於大多數樓市來說,“人口紅利”正在消失,“政策紅利”的邊際效用正在消退,樓市正在走出“出口”!
或許,一切都這麼簡單:面對新時代的到來,不進去就出局了! 現在這個行業已經分裂了世界,很多房地產人似乎還沒有清醒過來,還活在早期熱鬧的氛圍中,無法走出來。
不管怎麼說,房地產行業還是有10萬億元的產值,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還是有壓倒性的優勢儘管有人否認,房地產行業仍然是目前最大的行業之一
近年來,無數的房地產人離開了這個行業,很多人還在繼續掙扎也曾多次提到: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在當今的環境中。
第一陣營:市場化、全國化布局的房地產國企陣營從今年兩大央企組織調整情況來看乙個明顯的舉動,房地產公司正在逃離三四線城市
幾乎所有央企都大面積撤出三四線城市,核心投資已完全集中在8-10個城市的核心區域在增量開發業務方面,市場化經營的國有企業和央企已經完全占領了市場。
因此,從房地產開發業務板塊來看,國企和央企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未來國內核心城市的提公升需求仍以國企和央企為主。
目前,資質良好的房地產人,尤其是很多在標桿民營企業有過良好經營的朋友如今,許多人都處於迷茫狀態,因為他們似乎看不到以後的職業未來
但另一部分同樣資質的房地產人,2021年,在行業剛剛下滑的時候,主動求變,積極向市場化國企和央企靠攏至少現在他已經站穩了腳跟,他還能坐到牌桌上,未來還有資本去挑選機會。
如今,這兩類房地產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還在絞盡腦汁尋找機會,看來當前市場能給的機會已經很難了。
第二陣營:區域國有企業、區域城市投資、地方基礎設施平台、資產管理公司等。這種型別現在看似零散,但實際上非常集中,也是大多數房企看不見的。
目前,區域國有企業、城市投資等平台公司已承接了多個地方專案的開發無論是住宅或城市更新,還是商業和辦公存量改造,很多在政策支援的情況下,也需要有乙個團隊的開發和運作。
所以,這部分作品,在早期被很多人不喜歡,現在很香。地方國企和城市投資平台還需要大量市場化管理者加入,但卻被很多人忽視和厭惡。
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和華東地區,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相應的區域國有企業這些企業很多都是剛剛成立的,但是土地資源很多,一些雷暴地產專案也已經轉移到了他們手裡。
此外,目前,許多地方國有企業和大型投資集團都有許多資產管理公司,這些公司目前正在房地產投資領域採取行動尤其是近期上海商業開發建設暫停的訊息傳出後,房地產資產管理業務將立即活躍起來。
與第一類相比,第二陣營在業務上更加多元化,非傳統住宅開發專案也更多,這也為眾多房地產開發商在非住宅開發領域提供了一席之地。
這種房地產企業不是傳統房地產開發商的邏輯,只有對接能力更強,本土化資源更紮實,才有可能勝任。
第三陣營:以產品運營為主導的民營企業陣營,現在這樣的房企並不多,要麼深耕高能量城市高階,要麼深耕走差異化發展路線,如代理建設。
這個陣營現在的分化程度更高了,因為能夠深耕的城市很少,需求增量的城市現在有來自國企和央企的正面競爭所以,這部分房企確實需要實實在的工作才能生存下去。
城市深根房企型別也逐步多元化有的靠頂尖產品突圍贏尖頂客戶,有的沉澱城市更新持續孵化優質土地,從容面對低谷,可快可慢組合玩。
因此,這類房地產企業一般比較深厚,各有各一些基本優勢多年與其說早期沒有高調的全國擴張,不如說它有明確的定位識別優勢是未來發展的核心。
這些年南部有大華、萬華、星河,北部有泰達+新沙這些看似平庸的中小地產企業,但基本都已經走過了週期,贏得了頭部房企的尊重。
在代理商建設領域,長期存在著綠城管理和託管行業的頭部,但並非完全沒有機會,比如濱江發展的本質其實就是代理商建設的核心未來,具有產品+運營能力的房企在代理建設領域仍值得探索
地產公司整體布局已經完成,未來不太可能出現任何變化強勢的局面會繼續加劇,所以給所有房地產人的機會也擺在了桌面上。
還是那句話,聽勸,懂得做,放手,自律的朋友,將來會有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如果很多人仍然認不清形勢,仍然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那麼他們未來將面臨的困境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