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國的打壓,日本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嗎?
二戰以來,美國為了壓制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大國的崛起,背棄了日本,日本奮起反擊。
後來,隨著蘇聯的解體,世界標準變成了超級大國和許多其他大國。 為了更好地控制日本,美國在軍事、經濟、政治和文化上對其進行了鎮壓。
沒有美國的打壓,日本真的能成為超級大國嗎? 它真的有這樣的潛力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通過以下方式向日本提供援助:
首先是經濟援助。 二戰後,美國對日本實行軍事占領,日方簽署美國人起草的《日本憲法》後,日本的美國追隨者地位正式確立。 此後,美國開始支援日本經濟。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美國開始利用馬歇爾計畫對日本有利,為日本的重建和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財政和技術援助,日本後來成為亞洲的經濟強國。
同時,一方面積極支援和幫助美國的冷戰戰略,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封鎖和中國直接間接參與韓戰; 另一方面,它也利用美國的財政支援,全力以赴發展國民經濟,實現成為大國的夢想。
此外,美國還向日本提供了糧食援助。 二戰後,由於核輻射的影響,日本本就不多的耕地變得更小,出現了糧食危機。 美國從自身利益出發,對內兼施軟硬地改,對外實行強制徵糧,有效解決了日本糧食短缺問題。
對外看,糧食援助的實施,通過經濟支援和物質援助,改變了日本的糧食消費觀念,同時也深刻影響了日本糧食結構的轉變,使日本越來越依賴從美國進口,越來越離不開美國。
最重要的是,美國向日本提供了軍事援助。 在軍事上,美國幫助日本加強了防禦能力,例如,美國和日本領導人經常合作開發新型飛彈,就像2017年所做的那樣"標準房 - 3座IIA"反導攔截飛彈。
此外,美國在科技領域對日本的援助也不容忽視。 安保條約簽署後,美國將一些產業轉移到了日本,比如半導體產業,這意味著日本從整體上落後於美國十幾年,到了1989年,日本晶元的全球市場份額超過了美國, 這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結果。
當然,除了上述常規援助外,美國還將在日本發生自然災害時提供救災援助,並在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時伸出援助之手。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希望看到日本超越它。 畢竟,他們想要的從來不是乙個可以與他們競爭的力量,而是乙個可以用來控制亞洲的傀儡。 畢竟,他們想要的從來不是乙個可以與他們競爭的大國,而是乙個可以用來控制亞洲的傀儡。
從上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的幫助下,日本的製造業和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突飛猛進,甚至出現了一絲追趕美國的趨勢。 即使在紡織、鋼鐵、汽車、半導體等競爭激烈的領域,美國和日本企業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經歷了商業摩擦。
與此同時,日本依靠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以美國工資水平的三分之一創造了兩倍的產值,並通過內卷迅速征服了美國市場。
這顯然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 因此,美國採取了行動。
當時,日本的房地產市場和**市場火爆,人潮不斷湧入市場,日本經濟也隨之增長。 日本抓住了這個機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甚至日本也開始夢想超越美國。
結果,美國通過廣場協議和緊縮的貨幣政策,直接掠奪了日本的發展成果,徹底摧毀了日本"世界頭號強國"夢想。 結果,依賴外需的日本經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日本經濟泡沫破滅。 房地產市場和**交易所*** 日本有大量公司和銀行破產或陷入困境"失去的十年"到此為止。
另外,還記得憲法嗎?該憲法規定,日本將放棄戰爭權,只能維持其自衛隊,而不是軍隊。 與此同時,隨後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安全條約加劇了局勢,使日本武裝部隊的發展完全停滯不前。
即使國內聲音不斷,日本也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來對抗美國。
日本大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囂張態度,以後只能跟著美國一步步走,順著美國的需要,裝豬吃虎,從中獲利。
回到開頭討論的話題,沒有美國,日本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嗎? 讓我們從結論開始:不可能。
這有幾個主要原因。
讓我們從地理開始。 日本是乙個位於西太平洋的島國,總面積為3780,000平方公里。 無論是前蘇聯的超級大國,還是現在的超級大國美國,日本的國土面積與前兩者相比都太小、太微不足道,無法支撐其發展繁榮,也無法支援其革命成為超級大國。
其次,日本北面與俄羅斯隔日本海相望,西面與中國大陸隔東海相望,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周邊國家的心。 再加上日本軍國主義文化的影響,周邊國家不信任日本,沒有美國的壓力,日本就不可能發展壯大。
然後是人口統計學問題。 最新資料顯示,日本65歲以上人口已達3627萬人,佔總人口的29%1%,而出生率卻在逐年下降。 2023年出生人數約為70萬,創八年來新低。
當然,日本**並沒有坐視不管。 它採取了一系列激勵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例如,從2024財年開始,未來三年,國家和地方政府**將額外投資約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0億元),通過發放額外的兒童補貼和育兒假福利來刺激出生率的提高。
這些措施沒有奏效,日本的戀童癖趨勢仍在繼續。 如果日本近年來不能提高出生率,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負面影響。
日本對能源進口的依賴也是極大地制約其發展的乙個因素。 由於幅員遼闊,島嶼多,日本的自然資源相對貧乏,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
據統計,在日本的一次能源結構體系中,石油約佔總量的一半,而99%以上依賴進口,其中約67%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國家; 天然氣約佔總量的13%,95%以上為進口,主要來自印尼、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
因此,即使沒有美國,日本仍然有人可以獨自控制能源部門的發展。 為了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日本**近年來一直在積極尋求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其他能源。
近幾十年來,日本由於依賴基礎技術和高成本,嚴重依賴能源進口,由於依賴基礎技術和高成本,無法完全滿足日本的能源需求。
但科技創新絕非易事,日本要想在短時間內擺脫依賴是很困難的,更別說成為乙個獨立的超級大國了。
讓我們談談軍事力量。 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雖然沒有三菱重工、川崎重工、NEC這樣強大的軍工企業,但都是在幫第三方。 其中,三菱重工2023年的航空航天、國防和太空業務訂單甚至達到了創紀錄的9994億日元。
如果美國控制了日本,日本也許能夠形成自己的軍事體系,並利用其強大的裝備建立一支鐵甲軍隊。
但是,從日本拒絕承認歷史來看,這對鄰國來說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因此,日本很可能在開始建立霸權之前就被鄰國打壓和排擠,野心過早地消亡。
此外,日本目前強勁的經濟是建立在缺乏強大軍隊的基礎上的。 一旦日本開始建立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過多的軍費開支可能會轉移社會福利、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其他重要領域的資源。
它還可能導致該國債務增加,增加其經濟負擔並影響其金融穩定。 它甚至可能加劇本已緊張的國際關係。
最後,讓我們談談民族認同。 一些學者認為,日本強調工會主義、遵守工會主義和嚴格遵守甚至不合理的規則,在某些情況下限制了其能力的發展。 無論是乙個人還是乙個國家。
當然,這些因素並不能絕對確定日本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 未來瞬息萬變,或許日本能找到新的能源,有效擺脫美國的束縛。 但在短期內,即使沒有美國,這也很難做到。
國際形勢瞬息萬變,國與國關係錯綜複雜。 我們不僅要關心自己,還要關心國際關係和鄰國的社會狀況。 以日本為例。
雖然日本有美國的支援,但日本已經能夠在某些領域超越美國,這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 因此,近年來,我們從許多新聞報道中看到,美國一直在以各種方式打壓日本。
沒有美國,日本有可能成為世界強國嗎? 當然不是。 從地理、經濟和國際角度來看,日本很難在短期內成為世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