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成功攻占南京,稱自己為永樂帝。 新君主登基後,建文帝的老部下大多選擇順勢而為,繼續侍奉朱棣。
不過,也有一些忠心耿耿的朝臣,選擇堅守道德,發誓要和朱棣戰鬥到底,比如方小茹、鐵軒等人,大多在朱棣的殺戮中英勇犧牲。
其中一位大臣,面對朱棣的勸說,他沒有妥協,最終被殲滅,但朱棣對此深感遺憾,嘆息道:“他當了三十年的兵,唯一乙個不辜負我的人。 “這個令人敬佩的人物,就是明初的傑出人才卓靖。
卓靖,浙江瑞安人,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就以出眾的才華聞名於世。 七歲就能寫詩,一目了然讀十行,永不忘懷,這在文壇獨樹一幟。
洪武科舉二十一年,卓靖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高考晉士,在殿試中因為天賦異稟,被朱元璋親手挑選為士大臣,明朝三大才者之一謝晉也入選了晉士榜。
明朝初期,很多禮儀體系並不完善。 諸侯們聽從了太子的排場,卓靖對此直言不諱,並建議朱元璋區別對待諸侯,建立王爺的區別和尊卑的等級。
朱元璋深深贊同卓靖的建議,於是提拔他到中院服侍,並逐步提拔他為戶主。
建文帝登基後,齊臺、黃子成等人主張削弱諸侯王的權力,尤其是燕王朱棣,因為他在京城的權力更大。 不過,由於朱棣行事謹慎,沒有留下任何把柄,建文帝並沒有立即出手。
這時,卓靖提出了乙個折衷方案,他認為朱棣和朱元璋一樣文武,而且生活在北方,自古以來,北方對中原人民來說都是一場大災難,所以朱棣改名南昌更為合適。
南昌位於中間,如果朱帝安自衛,就讓他安心做藩王; 如果他有一顆叛逆的心,也更容易被控制。
當時,卓靖的建議被認為是非常明智的,得到了許多大臣的支援。 然而,建文帝並沒有接受這個建議。 一年後,朱棣發動叛亂,但為時已晚。
建文四年,朱棣的軍隊攻占了南京,一場大火過後,建文帝神秘失蹤,留下一批遺臣面對朱棣的統治。 朱棣進入南京後,許多大臣為了保住他的性命,在路上迎來了他。
不過,卓靖不喜歡別人,他把全家都鎖在家裡,沒有去見朱棣。
朱棣繼位後,清洗了建文的前大臣。 他抓住了卓靖,質問他:“你為什麼不來見我? 卓靖答道:“朝廷沒有規矩,藩王進京需要大臣迎接。 這意味著他認為朱棣的皇位無效,他只是乙個藩王。 朱棣對此很生氣,又問卓靖:“你之前為什麼建議我把印改成南昌,這是為了分咱們的血肉之緣。 卓靖平靜地回答:“如果始皇聽了我的勸告,今天就不會有災難了。 朱棣被他的才華和人品所吸引,不忍心殺了他,只是把卓靖關進了監獄。
李建成本來平庸無能,所以被李世民殺了。 始皇帝(建文帝)沒有過錯,卻被叛逆的大臣和盜賊(指朱棣)篡位了。 作為臣子,我只能以死報皇。 ”
姚光孝極力勸說朱棣殺了卓靖,以免留下隱患。 朱棣這麼想,下令殺了卓靖三族,沒收了他們的財物。 然而,在突襲中,只發現了一些舊家具和書籍。
卓靖是家僕,家裡卻如此貧寒,這讓朱棣深深佩服。 據《明史編年史》記載,朱棣在卓靖死後遺憾地說:“國家培養了30多年的書生,只有卓靖才能忠實地報答君主。 ”
朱棣雖然心裡很勉強,但還是無法改變卓靖堅決要死的決心。 卓靖以其出眾的才華、廉潔的官風、正直的品格和對皇室的忠誠贏得了人民的尊敬。
然而,在晶境之戰的背景下,無論是恪守忠孝義的老臣,還是選擇換朝的新臣,他們的選擇都不能簡單地歸類為“對”或“錯”。
不過,像卓靖這樣宣誓效忠始皇的人,無疑是值得後世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