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三大戰役的勝利使國民黨反動派走投無路,為了給人民群眾提供安定的生活環境,我黨派出多批南向幹部,其中就有熟悉的***他作為南向幹部團員到湖南,任湘陰縣委書記。
1949年,他加入南向幹部團,隨隊抵達湖南,任寧鄉縣委書記。 此後,李瑞珊在湖南工作多年,為湖南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那麼,他一生中有哪些故事值得分享呢? 他的晚年過得怎麼樣?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李瑞山1920年生於陝西,早年在家鄉學習,期間接觸和接受進步思想。 1935年加入共青團,開始積極參加革命活動,特別是抗日宣傳,為國家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貢獻。
在宣傳革命的過程中,他堅定信念,決心跟隨我們黨參加革命鬥爭。 因此,1936年,李瑞山成為我們黨的正式黨員。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我們黨積極主張全國統一戰線抗日,號召全體人民共同抗日,這與國民黨“先保內、攻外”的政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此背景下,李瑞珊加入了西北青年救世會,不遺餘力地鼓勵和引導青年投身抗日救國鬥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瑞珊活躍在陝甘寧邊區,繼續從事青年抗日宣傳工作,在黨的領導下見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瑞山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奔赴東北,投身於東北根據地的建立,為我軍支援前線、參戰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親身經歷了整個東北的解放。
1.東北解放後,李瑞珊被安排到黑龍江參加集訓,並順利成為南向幹部團的一員。 在國家大解放的那個時期,國民黨被打敗了,為了保證城市的順利交接,為人民創造安定的生活環境,我們黨組織了一批幹部南下,李瑞山就是其中之一。
他南下湖南,被任命為寧鄉縣委書記,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他只有29歲。 不過,在此之前,李瑞珊已經是地級幹部了。
但是,由於南行幹部對他的情況了解不多,就安排他擔任寧鄉縣委書記。 儘管職務下降,但李瑞山沒有絲毫抱怨,他迅速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中,表現出了出色的領導才能。
2.東北解放後,李瑞珊被調到黑龍江參加培訓,後加入南向幹部團。 此時,全國解放在即,國民黨正在失敗撤退,所以為了接管城市,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們黨組建了一批南下幹部,李瑞山就是其中之一。
他南下湖南,被任命為寧鄉縣委書記。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他只有29歲。 事實上,在此之前,他已經是地市級幹部了。
但是,由於南行幹部不知道他的情況,就安排他擔任寧鄉縣委書記。 儘管職務低落,但李瑞山沒有絲毫怨言,立即投身於新中國建設,表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
李瑞山在湖南工作多年,1955年晉公升為湖南省委常委,一年後,36歲的他晉公升為湖南省委副書記,晉公升為省副幹部。
從縣委書記到省委副書記,李瑞山只用了七年時間,可見他是一位優秀的革命幹部。 在湖南任職期間,他始終關注農業發展,關心農民的生活質量。
特別關注農業改革對水利、種子、化肥和耕作制度的影響。 為了提高湖南的農業生產水平,他還於1963年隨***到廣東實地考察了廣東的農業生產情況,並將廣東的先進農業技術介紹給湖南。
在10年特殊時期,李瑞山仍然堅持在農田上建設水利,修建水庫、水電站,為農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
晚年擔任扶貧發展領導小組副組長,時刻關注農民和貧困群眾的生活,為脫貧事業盡自己的乙份力量。
1997年,李瑞珊在北京病逝,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