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統計年鑑-2021》顯示,我國德昂族人口22354人,主要分布在德巨集、寶山、臨滄、司茅等地、州市,境外德昂族有100多萬,主要分布在緬甸、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德昂族群在緬甸廣為人知巴朗,主要在克欽邦和撣邦。 德昂人的舊稱崩潰的龍1985年,根據人民的意願改為De'ang(意為岩石)。 據說中國武術梅花拳起源於這裡。
德昂族的國語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沒有母語,由於與傣族、漢族、景頗族等民族長期共存,許多人能說流利的傣族、漢語和京頗族。 中國的德昂族使用德巨集傣族或漢語,而緬甸的德昂族使用從緬甸語修改而來的文字。
清代以前,有關記載將雲南亞語系的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等民族稱為“蒲族”、“蒲族”或“普曼族”。 早在西元前2世紀,“濮族”就生活在怒江兩岸,是最早開發寶山、德巨集地區的民族。
蒲族在漢代屬於永昌縣(今雲南寶山市),隋朝至宋代,德昂、布朗部落的祖先從閩普分離出來,被稱為蒲子滿。在此期間,有兩組持不同觀點的族群,引發了爭議:一類是關於野蠻德昂族的祖先和傣族的祖先之間的爭論是關於金牙這是德昂族的祖先和傣族的祖先之間的爭端。
從唐代傣族和佤族、布朗族部落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情況對比可以看出,唐代傣族的社會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這與曼巴里亞部落非常相似,而佤族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布朗人等族群相當原始和落後曼巴里亞部落是傣族的祖先,而不是其他民族
元朝初期,即公元11世紀中後期,金牙在滇西建立了乙個顯赫的地方政府金牙之國”。領土在今天的寶山、德巨集、臨滄、司茅和西雙版納州,以及緬甸北部、寮國北部和越南西北部。 13世紀中葉,金牙王國被元朝征服。 金牙配金飾、服大象犁田打仗、住在幹棚高蹺的習俗與傣族相似所以,金牙應該是今天傣族的祖先。
元朝以後,隨著中原王朝統治權的加強和傣土思勢力的擴張,特別是明朝魯川的三次征服,以及清朝嘉慶時期塔崗瓦率領的鹿四德老祖起義的失敗, 雲南德昂族的祖先大批移居緬甸,少數逃亡失敗的成為傣土司的臣民。
清代時期,普滿的分布可以從周禹在《遠征緬甸日記》中的記載中看出:“普滿人就是普滿人,順寧、渭江、鎮遠、普洱、楚雄、永昌、京東七州都有這樣的”。他們今天棕色的祖先。 永昌省西南部土司地區(今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普曼人已不再記載,已分為邦隆。 Crashing Dragon 和 Brown 是同義詞。 這部分普曼人長期缺乏與其他地區的密切聯絡,導致地方差異,最終成為新的單一民族。 邦隆是漢族和傣族對德昂族的稱呼,“邦”指的是他們穿著笨重的衣服; “龍”指的是它的耳聾,不回答問題。 這是乙個歧視性和侮辱性的術語。
元朝末年魯川王國的崛起,導致德昂部落的一些祖先成為魯川的臣民,其中一些人離開了家園。 清朝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年)冬,鹿溪德昂部落不滿傣土司的壓迫,在其首領塔崗瓦的帶領下造反,奪取了莽石的土司衙門。 後來起義失敗,氏族被迫南遷在那之後,魯西的德昂人幾乎消失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德昂人有兩次大逃亡。 第乙個是在 1958 年生產的大躍進在運動中。 當時,由於不切實際的群眾運動,許多德昂人相繼逃亡。 第二次是在“.時期。 當時,德昂人的宗教被納入了四老的範圍,德昂人的婦女被迫換衣服,讓德昂人的人逃走了。 這兩次外流導致中國德昂族人口大幅減少,而中國境外德昂族人口繼續增加。 60年代又開始回歸,直到70年代末才基本穩定下來。 因此德昂人之間不僅有國內外的歷史文化淵源,還有直系血緣關係和姻親關係。
德昂族被傣族或其他民族同化發生在清人大遷徙後不久。 今天被稱為傣邦的那部分傣族,其實是融入了傣族的德昂部落; 被稱為戴陽的那部分人,其實是那些已經融入了傣族、赫丁族和克倫族的人。 德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