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女性名字的特徵分析
在秦漢時期,女性名字的性別特徵並不顯著,這反映在一些字元同時出現在男性和女性名字中。
秦漢時期女性名字的三大特徵:階級、時代和性別並不明顯。 階級性質體現在上層階級女性名字和下層階級女性名字的常用詞的差異上,下層階級女性更容易用個人名字表達父權思想。
同時代性體現在秦漢初期女性的名字上,她們仍然保留著先秦時期的命名方式,這一時期的女性在命名時並不羞於說出母親的名字。
雖然有一些女性名字可以識別性別,但大多數女性名字與男性名字沒有區別,性別不能通過人名來判斷。
趙毅在《考豫聰》中指出,歷史上使用男性名字的女性很多,比如高帝的後宮趙子兒、魏子芙皇后、魏君儒、魏少兒、女醫生春玉燕、王正君和他的妹妹君麗、君帝、司馬君麗、江都少府公主、 陳俊福、包軒的妻子歡少軍、孫權的兩個女兒呂班等等。
他認為,這種現象是由於男女名字中頻繁使用“君”、“子”和“福”等字造成的,其中“君”字尤為常見,出現在60多個女性名字中。
在秦漢時期,“石”字不僅出現在男性名字中,而且出現了“君”字,如西漢溫帝竇皇后的哥哥竇長君,魏青同父異母的弟弟魏長君,王莽的人物是居君。
在秦漢時期,帶有“兒子”或“丈夫”的男性名字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漢宣帝時期的張宇和陳遂,漢代艾帝時期的李洵,他們的性格都是“長子”,而西漢艾帝時期有“丈夫”字的男人則有西府鞠躬。
從漢代公主的名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們的名字男女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根據漢代公主名字的彙總資料可以看出,僅漢溫帝的女兒劉玄、光武帝的妹妹劉伯吉、漢明帝的女兒劉姬、劉小姬等四例的姓名, 能辨別性別,僅佔總數的十分之一。
其他女性的名字,如“劉光”、“劉秀”、“劉成”等公主的名字,與普通男性的名字沒有什麼不同。 這種難以區分性別的人名,也體現在男性名字上,比如韓王心的曾孫名叫韓嫣,平時,妍是形容女性的詞,但韓妍是男人。
類似的例子,還有石高的孫子石樹,漢成帝時期的樂陵侯,漢武帝時期的丁夫人,都是男名女名。
秦漢時期,女性名字的命名有一定的階級,下層階級的命名習慣與貴族階級不同。 例如,“姬”和“江”這兩個詞經常出現在下層階級的名字中,但很少出現在貴族階級的名字中; “君”字是女性名字最多的詞,佔名字總數的7個1%,但其外觀的類分布不均勻。
帶有“君”字的女性名字大多來自韓堅和銘文,共45例,佔君字總數的69個2%。這些女人大多是地道兵的家門,少數是魏成的妻子玄君和三老通的家門,但依舊不屬於上層階級。
官史上記載的“君”名女性有20例,其中有王正君等上流社會女性,也有徐平君等地位低下的女性。
“姬”和“江”這兩個字似乎比“君”更受中上層女性的歡迎,其中有23個是漢朝的公主或士大夫家的女兒。
周王朝的姬姓和齊國的江姓相互通婚,所以姬和江成了貴族婦女的好名。 後來,出現了“改姓改姓”的趨勢,用於女性的名字。
但直到漢末三國時期,姬江似乎還保留著貴族氣息,被貴族階級用來稱呼女性,並沒有普及到下層階級。 其次,下層人民有更強的父權意識。
秦漢時期,已經存在父權制思維。 比如《孝史》記載了淳玉公的事蹟:齊太倉下令對淳昱處以公罪,詔書被囚禁,遷往長安。
太倉沒有男人,有五個女人。 太倉公會逮捕了他,罵他的女兒:“生兒子不是男人,有急事也無益! 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已經有了父權制的意識。
這也反映在女性名字上。 據統計,秦漢時期,有名“捐”、“捐”、“哥”、“停”的婦女。 這些話都有父權制的意思。
捐贈,“文字解釋筆記”:“捐贈,丟棄”。 “停止”的意思是停止。 “肩水金官韓劍”有乙個更具代表性的女性名字,“徐女十八歲。 ”
女方姓徐女芝,父母給她取名“女芝”,希望能生個女兒,可見對男孩的希望。
在秦漢時期,雖然沒有“招娣”、“潘帝”等女性名字來表達她們想要乙個男孩的願望,但“哥哥”、“商哥”、“青哥哥”等女性名字表明了重男輕女的想法。
這些名字大多來自普通人,上層貴族很少取這樣的名字,只有王正軍的妹妹叫王軍帝。 這反映了不同階層的人選擇名字的傾向的差異,這可能與他們所接受的教育有關。
貴族的上層階級擁有優越的生活和良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因此他們在選擇名字時可以使用更有意義的字元。 另一方面,下層階級缺乏受教育的機會,他們的名字通常更直接地表達他們的想法。
從秦朝到漢末的400多年三國時期,取名方式逐漸發生了變化。
秦朝和西漢初期以及漢末三國時期的人名發生了重大變化。 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晚秦初、西漢中期至東漢、東漢至三國。
首先,名稱的選擇方式有所不同。 在秦朝和西漢初期,保留了前秦時期的一些特徵,如天乾和地枝的名稱。 六代分支是殷族常用的命名方式,出生日期是嬰兒出生時的名字。
晚秦、漢初的婦女仍然使用這個名字,如:“生孩子叫女人”。 凌石華建. 烏煙瘴氣。 “大女僕是。 由此可以看出,與甘之有關的名字大多在西漢中期之前,此後再也沒有發現這樣的女性名字。
其次,“君”字的流行也是時代的。 帶有“君”字的女性名字大多集中在西漢,最新的是東漢初年三位長老的孫女君明,在漢朝和東漢之後,再也沒有帶有“君”字的女性名字了。
可以說,秦漢時期的人名也是“時髦”的,在某個階段非常流行的人物,逐漸被新潮人物的崛起所取代。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乙個人名字的含義是如何逐漸豐富起來的。 在早期,女性名字的含義大多很簡單,比如直接用女性字或女性字旁邊的“女性”字來表示性別,或者使用動植物的名字。
不過,也有一些名字比較難懂,比如秦劍中的“收容”、“雷瑤”、“歐武”、“類比”等等。 西漢中後期以後,具有德、美、財寓意的女性名字開始流行起來,如“姬”、“江”等名字。
西漢後,這些名字逐漸成為上流社會女性的俗稱。 此外,兩字女性名字的數量也開始增加。 前秦時期的地名大多是單字名,因為春秋時期的命名方式比較簡單,單字人名能夠滿足人們所表達的意思。
隨著時代的發展,雙字人名組合所表達的意義越來越豐富,因此逐漸過渡到雙字名。 比如《秦劍》和《詩經》共有121個女性名字,其中103個是單名,佔85個1%,雙名18例,佔14例9%。
單名16例,雙名14例,各佔53例3% 和 467%;《漢書》單名60例,雙名57例,各佔51例3% 和 487%。
受王莽改革影響,《後漢書》中二字女名比例下降到31個7%,但隨後又出現了恢復雙名的跡象,《三國演義》中單名18例,佔56例3%,雙名14例,佔43例7%。
《華陽國家志》雙名案件21例,佔34%。
秦漢時期,女性人名的發展經歷了從單字人名到雙字人名的逐漸過渡。 同時,不迴避母親的名字也成為時代的特色。
雖然中國古代有封祖、嫡、聖的傳統,但在秦漢時期,甚至有母女同名的例子。 比如《三長輩日記》中記載了三長輩的妻子、兒媳、孫女的名字,雖然按照傳統的迴避原則,晚輩應該避免長輩名字中的詞語,但三長輩的孫女還是叫“君明”。
這說明,在秦漢時期,命名並不總是嚴格遵循迴避原則。
雖然"六月"漢字的使用在當時比較普遍,但全國的《華陽國志》中仍有孩子不迴避母親名字的案例。 如:"生了兩個兒子,娶了張都遼的女兒慧英,少娶了荀家,個個富貴,當丫鬟。
第七、第八,材料的自我充實。 "
其中,張良澤的妻子名叫陳慧倩,女兒名叫張惠英,母女倆的名字也包括在內"惠"詞。 這可能表明,秦漢時期對母親的稱呼沒有父親那麼嚴格,也可能反映了當時女性的地位低於男性。
名字可以真實地反映人們的理想、價值觀、道德規範和社會風俗習慣,是研究歷史、文化、社會思想的重要視窗。
通過對秦漢時期女性名字的研究和認識,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當時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地位的變化,也有助於調查秦漢時期老百姓的思想觀念和社會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