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清水青山,贏金銀山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秋口鎮黨委書記吳金壽
圖為吳金壽在秋溪村植樹。
大和白牆,綠水青山,波光粼粼,划船的溪流。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秋口鎮月亮灣風景區,一幅流動的水墨山水畫緩緩展開。 坐在竹筏上,眺望遠方,吳金壽心中有乙個堅定的信念:“保護環境是最大的生計。 ”
自2021年7月擔任秋口鎮黨委書記以來,吳金壽努力踐行“綠水青山是無價之寶”的理念,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不僅是饒河園國家濕地公園中心區和極度瀕危鳥類藍冠鶇的守護者, 同時也是“兩山”轉化通道的忠實踐行者,鋪就鄉村振興新路。
讓“鳥中大熊貓”安居樂業清晨,石門村的遊客陸續續來。 吳金壽在遊客必須經過的路口穿紅袖,宣傳對藍冠畫眉的保護。 每週兩天在石門村當鳥人,是吳金壽去秋口鎮打工後的特殊安排。 鎮支書親自保護鳥兒似乎並不常見。 藍冠畫眉是從哪裡來的?
巨大的黑色眼睛,明亮的黃色喉嚨,靛藍色的頂部,精緻的身體,清脆的哭聲。 作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藍冠畫眉於1919年在江西省婺源市首次被發現,隨後消失了70多年,直到2000年。 目前,世界上只有200多隻,堪稱“鳥中大熊貓”。
吳金壽與藍冠音鶇的命運不少。 2001年退伍回到家鄉後,他開始關注這只美麗的鳥。 20年後,他來到秋口鎮擔任黨委書記,意識到藍冠噪鶇是生態環境的“試金石”,也是婺源獨特的生態名片,“保護藍冠噪鶇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但如何保護鳥類,吳金壽畢竟不是專家。 為此,他聯絡了林業部門的專家,了解鳥類保護知識,並在村里找到了鳥類保護志願者,了解鳥類的生活狀況。 原來,每年4月至7月,藍冠噪鶇都會飛到石門村的月亮灣地區棲息繁殖。 他們喜歡清潔,喜歡安靜,害怕光。 石門村緊鄰婺源縣城,此時正值旅遊旺季,藍冠噪鶇的家園極易受到干擾和破壞。
弄清楚問題所在後,吳金壽心中有了個念頭:保護鳥類,首先要保護好森林和水域,恢復濕地。 他組織了濕地公園內月亮灣岸線的修復工作,建設了7個小微濕地,開展了裸露濕地的生態修復工作,並在長廊上增加了藍冠噪鶇科學材料,為藍冠鶇等水生生物提供了更適宜、更安全的環境。 成立藍冠吵鶇鳥保護黨團,在志願鳥類保護隊中設立兩個黨員鳥類保護站,進行定期檢查。
他還組織在棲息地安裝實時監控裝置,隨時觀察鳥類的動向。 “這麼珍貴的鳥兒選擇了婺源和秋口鎮,是這裡生態環境和人類的信任。 我們絕不能讓他們失望,我們必須打掃房子,讓他們安息。 吳金壽說。
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4點,藍冠畫眉在河邊沐浴,梳理毛髮,遊客們自覺駐足觀景。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田園畫在這一刻靜靜地定格,婺源的生態名片更加生動明亮。
讓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之路越走越寬“在古老的河道上,一條殘餘的堤壩躺在彎道的中間,像一輪新月,就像眉毛一樣。 水流緩流淌,春樹如煙,像長江南方的女子,輕輕邁著荷花步走著,世間之美相形見絀! 這是一位遊客在江西婺源走過月亮灣後留下的深情筆墨。
誰能想到,如此動人的月亮灣,曾經是一番別樣的面貌:公交車、私家車停在路邊,安全隱患凸顯; 村民們自發操作竹筏,壓低價格搶顧客,秩序混亂; 藍冠畫眉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影響。 遊客投訴率急劇上公升,亟待解決的信任危機擺在了鎮村幹部面前。
婺源口碑好,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的廣闊道路絕不能因為管理不善而毀於一旦。吳金壽下定決心,一定要扭轉局面。 他思考著如何實現有序經營,保護環境,同時確保村民利益不受損害,鄰里和諧。
群眾的事務還是要聽取大家的意見。 2022年10月,吳金壽帶領鄉村幹部對100多名竹筏經營者進行了徹底調查。 他組織召開村民會議,與村民們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最終決定購買婺源縣文旅集團資助的竹筏,並重新聘用了原本從事竹筏生意的村民。 同時,成立石門村竹筏經營合作社。
2023年3月,公司將投入試運營。 精簡竹筏,統一定價,規範路線,加強安全培訓。 慢慢地,遊客的體驗有所改善,投訴也少了,隨著疫情防控的放鬆,旅遊收入也相當可觀。 公司淨利潤的60%作為分紅分配給合作社,20%是村里的集體收入。
被回公司聘用的村民,月薪2400多元,“我常年只有2萬塊錢可以幹活,還得攫拽客戶拉生意。 現在,您不僅安心,而且賺得比以前更多! 村民們感嘆,鎮上和村里做了一件好事!
他冒著酷暑,反覆研究從石門村到秋口村的公路改造,創造了......秋溪茶業研究與旅遊精品路線為了讓秋口鎮最大限度地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吳金壽積極策劃,四處奔波。 “幾乎每天,我都能看到秘書在村里挨家挨戶地走訪,他一直工作到**晚上。 說起吳金壽,石門村的退休教師余望金心中充滿了敬佩。
如今,秋口鎮已開發農舍200餘座,年均收入5萬餘元。 特色旅遊帶動了茶葉、蜂蜜、山茶油、冷塘魚等特色產業的發展,全鎮16個村(居)集體經濟收入年均達25萬元。
讓基層治理有效20世紀90年代以來,李康村旅遊業蓬勃發展,成為“墨秋口”兩大景區之一。 然而,在利潤的驅使下,一些村民違規建房、占路、降價搶客,不僅村里內部管理混亂,遊客還吐槽“立坑坑窪窪”。
過去也進行了整改,比如建立了村規和慣例,但效果不是很好。 一段時間後,一些違規行為將再次發生。 提起往事,李奕泉村黨支部書記皺起了眉頭。
怎麼了? 吳金壽把辦公室搬到了李坑村,到村民家裡聽聽他們的意見。 吳金壽根據多年的鄉鎮工作經驗,發現只有真正徹底地動員群眾,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他組織兩個村委會召開村民大會,選舉村民委員會和道德評價委員會,進一步完善和完善了《李坑村規章制度》。 對於違規行為,鼓勵村民互相監督。 違規者將受到定額罰款和道德譴責,方法是在宣告亭張貼通知。 “如果你做了壞事,你應該受到譴責,如果你做了好事,你就會受到表揚。 這是紅黑名單。 讓村民知之甚少,守規矩。 “在村規和慣例的推動下,河流的隨意汙染減少了,所有違章建築都被拆除了,景區變得更加有序。
只有剛性與軟性結合,才能實現基層治理。 為了更好地傾聽老百姓的心聲,吳金壽還在李坑村開展了“幸福來訪”活動。 整個村莊分為12個網格,以20名村民為單位。 電網工人和輔助電網工人每月至少一次到電網中村民的家中,了解村民的需求。 “這項活動給群眾的家和心靈送來了溫暖和關懷,很受群眾歡迎。 李一泉高興地說。
一系列有力的舉措,讓李肯村實現了華麗的轉機。 2023年,力坑村旅遊收入達到6000萬元以上,人均年收入達到3000萬元。5萬元,還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
促進旅遊村聯接,高階民宿引進,村環境......改善談及未來工作規劃,吳金壽信心滿滿:“在發展過程中,要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綠水青山,讓優美的自然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優質資源,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
編輯: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