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書頁,水彩畫描繪的30種花卉和葉狀圖案成為這首詩最好的註腳; 包含 58 個樣本樣品的面料目錄包含詳細的圖案編號、名稱和價格......漫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三樓展廳,展出的特別展覽“燈塔:從威廉·莫里斯到麥金托什”,重合了1851年至1930年設計史的輝煌發展,詮釋了獨特而富有創意的藝術趨勢和設計趨勢。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英國建築師約瑟夫·帕克斯頓(Joseph Paxton)設計的“水晶宮”模型,該模型最初建在倫敦的海德公園,為1851年第一屆世博會的展品提供充足的展示空間。
特展分為“開書藝術”、“紋身藝術青春”、“裝飾藝術向心”、“藝術美瓷”、“藝術風味及其叢”、“現代建築藝術”六個單元,展出來自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機構和收藏家的近200件展品,共同講述書籍裝訂領域的成就, 插畫藝術、家用染織、金屬工藝、陶瓷裝飾、建築設計等領域以工藝美術運動為核心發展階段。
工藝美術運動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並在1880年至1920年間蓬勃發展,在其崇尚自然和環境、維護工匠尊嚴的理念下,工藝的發展保持了高格調的審美追求,其影響力遍及全球。 談及本次展覽的主題“璀璨的燈光”,中國策展人劉穆薇表示,它的意思是“設計的璀璨之光”,出自約翰·拉斯金的著作《建築的七盞璀璨之光》,展覽六個單元的英文首字母巧妙地組成了英文單詞“design”。 劉穆薇希望這次展覽能讓觀眾在現代設計出現之前,看到它的不同面貌。
獨特的櫥櫃式寫字檯,配有查爾斯·阿什比(Charles Ashby)設計的各種精美插圖書籍**。 胡桃木底座上雕刻著摩洛哥羊皮的精緻裝飾圖案,反映了手工藝協會成員的綜合技能,從雕刻和櫥櫃製作到皮革和金屬加工。 由阿什比創立的手工藝協會致力於在保持工匠地位的同時堅持更高的工藝標準,並尋求在藝術家的原創性和產品的商業化之間找到平衡。
展廳內擺滿了鮮活生機的花草藤蔓,讓觀眾彷彿踏入了充滿商場和濃郁自然氣息的動植物王國。 Walter Crane 的桌布捕捉了鸚鵡在石榴和鮮花中扇動翅膀的俏皮,類似於 Charles Worther 設計的“貓頭鷹”桌布。 自16世紀以來,在英國就流行使用圖案紙來裝飾牆壁,而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以“毛茛”葉子形狀為原型的牆紙是基於對自然的仔細觀察,分為綠色和紅棕色兩種顏色組合,莫里斯希望這能為印刷商提供配色指導。 這件標誌性作品體現了設計與製造之間的密切關係,這也是工藝美術運動的特徵。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被譽為設計界的“現代設計之父”,是工藝美術運動的創始人。 1861 年,新婚的莫里斯對他為新家購買的家具感到失望,因此他成立了一家公司,與藝術家、設計師和工匠合作設計和製作牆紙、紡織品、家具等,並裝飾室內裝飾。 在展櫃中,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最著名的作品《士多啤梨小偷》(The Strawberry Thief)的靈感來自他在鄉村花園偶然發現的場景,當時乙隻畫眉偷了士多啤梨。 花鳥共生的複雜而華麗的圖案,原本是用了東方古老的“靛藍放電印花技術”,價格昂貴且經久耐用,但莫里斯欣賞這種植物染料的顏色和清晰度,並親自監督了紡織品的初始印花。
莫里斯希望用美麗改變世界,他的目標是將一群能夠影響後代的藝術家、設計師和製造商聚集在一起,以恢復工匠的尊嚴和地位。 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家具策展人馬克斯·唐納利(Max Donnelly)表示,展覽中的作品揭示了莫里斯對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以及這一時期設計和工藝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展廳內,眾多手工製作的銀器、飾品、茶具等,以簡約優雅的形式,體現著時代審美追求下的日常使用之美。 “這條英國人設計的紅龍和我們的神獸很像! 在“瓷器的藝術與美”單元中,不僅匯集了《貓頭鷹蒜蓉瓶》《紅龍盤》等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代表性陶瓷作品,還通過對相關中國陶瓷品類的對比,呈現了東西方陶瓷藝術的文化碰撞。
是時候為家具和紡織品注入樂趣了,我們被困在統一和無聊中。 在展廳裡,羅傑·弗萊(Roger Frye)的傳記1940年早期版本講述了這位形式主義美學先驅的概念,他一生都強調藝術的首要地位和美的形式,並提出了“有意義的形式”。 1913年,弗萊創立了歐公尺茄工作室,將藝術家們聚集在一起,將形式感和藝術感融入日常物品和手工藝品中。 這個成立七年的工作室是乙個創新設計的實驗室,不僅貫穿了羅傑·弗萊的美學,還通過他對形式和色彩的探索來實踐抽象,與藝術的發展保持同步。
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奠定的理論基石,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領導的手工藝實踐,以及羅傑·弗萊(Roger Frye)所代表的藝術興趣轉向,都為工藝美術運動的發展和現代設計的真正開端做出了貢獻。 清華大學美術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說。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26日。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