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越南的自衛反擊,對我軍來說是一次重大考驗,暴露了63式兩棲坦克等裝備的一系列問題。
作為中國第一輛自主設計自主研製的兩棲裝甲車,63式兩棲坦克在對越南戰爭中的表現確實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它太大了,無法適應越南北部的山區。
越南北部屬於第一帶的山林地貌,呈現出山地廣闊、山坡高陡、叢林茂密、雜草叢生、山谷深洞多、道路稀少、江河稀少、高溫潮濕、雨霧大、氣候惡劣等特點,使軍隊部署和移動非常困難。
63式兩棲坦克非常大,車長是73公尺,比30多噸的59式中型坦克長30多公尺,這麼大的坦克在山區狹窄的道路上前進更加困難。
此外,63式不是作為山地作戰專案設計的,爬坡能力不好,前進的難度更大。
廣州軍區獨立坦克團是唯一裝備63式兩棲坦克參戰的坦克團。 在與第123師團在坤屯地區的穿插戰鬥中,該團第2營由於兩棲坦克體積龐大,在複雜地形中難以爬公升,未能跟上隊伍的步伐。
二是發動機過熱。
63型兩棲坦克的動力裝置是12150-L柴油發動機,可產生400馬力,比之前蘇聯PT-240坦克上的76馬力要強大得多。
然而,在越南戰場上,發動機頻頻過熱,導致63式兩棲坦克頻繁出現故障,短短兩天戰爭,半輛坦克拋錨。
三是保護力度太弱。
63式兩棲坦克的最大裝甲厚度為14公釐,只夠對付小**,遇到任何反坦克**都是致命的危險,而40火箭發射器是當時越軍的標準裝備,主力步兵班有2人火箭發射器小隊, 它具有反坦克能力,這導致 63 型在軍事衝突中造成重大損失和**。
在整個對越南的戰爭中,63式兩棲坦克損失了30多輛,損失率最高,遠高於59式中型坦克,也高於皮薄大填料的62式輕型坦克。
雖然指揮員、戰士和裝備都是第一次參加實戰,儘管經驗不足,但參加戰鬥的士兵們英勇頑強,湧現出一批英雄模範代表,其中團長朱福軍就是乙個典型例子。
朱福軍,江蘇省蘇州市人,1937年出生,18歲參軍,20歲入黨,21歲晉公升幹部,38歲成為坦克團團長。
1979年2月19日,第42軍第125師第375團主力向科辛西北方向進攻時,遭到越軍三面圍攻。 第375團側翼後方傳來坦克移動的聲音,在沒有偵察和確認的情況下,團長向上報告“敵人四面包圍,形勢緊急,請求增援”和“十萬緊急”,場面十分混亂。
朱司令員接到命令後,命令副團長蔡國雄率領第2營、第3營向福河方向前進,而他自己則登上裝甲車,率領兩個坦克連沿3號公路向巴陀地區進發。
由於當時地形陌生,加上我軍步兵和通訊落後,坦克縱隊與師前指前進的坦克導引組失去了聯絡,以致不知道第375團步兵的位置,也不知道識別方向。
這裡是通往諒山的重要城鎮,位於黃連山山脈北麓,境內叢林地貌,山谷多,植被茂密,霧氣大,適合大部隊行軍的通道很少。 越軍在這裡部署了各種火力,修建了三道防線,包括37個隱蔽的掩體、17個反炮洞等掩體,並挖出了密集的戰壕和通訊戰壕。
同時,越軍還在通往農哥的公路上布設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和反步兵地雷,形成了乙個易守難攻的防禦圈,被譽為“堅不可摧”的防線。
看到一支中國坦克部隊突破這裡,越軍立即**。
朱司令發現情況不對,立即命令部隊迅速撤離,但敵人的火力太猛烈,在戰鬥中,一枚火箭彈擊中了朱司令的車,司機當場死亡,朱司令也受了重傷,他要求第一營營長帶著大家撤退, “我做不到,你帶著所有人向北撤退,你必須找到自己的部隊,把士兵安全帶回來!” 如果你不去,我就開槍打死你! ”
之後,朱司令被安置在乙個隱蔽的山洞裡,最後因傷勢過重、失血過多而英勇犧牲,享年42歲。
當朱團長犧牲的訊息傳到前線司令部時,軍區首長大驚失色,這是當時戰爭開始以來犧牲的我軍最高指揮官(我軍在對越南戰爭中犧牲了兩名專職團長)。
之後,當我軍**,朱司令員的屍體被發現時,由於天氣炎熱,它已經開始變形。
軍區首長對朱團長的犧牲非常心疼,特意派人買了一口好棺材,將他和42名在郎哥中陣亡的下屬遺體安葬在廣西龍州烈士陵園。 在烈士陵園,朱隊長的墓碑編號為4區第5排12號。
朱團長的兒子當時只有8歲,長大後考入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後來成為我軍裝甲部隊控制科學工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