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剛,通訊記者:陳啟民)。
2月3日除夕夜,武漢冰雪覆蓋。 36歲的充電工人劉成和父母一起吃過年宵,22點來到螃蟹角公交車站,距離他正式上任還有乙個小時。 我拍了拍身上的冰雹,跺了跺腳,搓了搓手,穿上反光背心,檢查了一下......附表劉成習慣提前到崗準備。 晚上,劉成要在521路和715路公交車上給17輛電動公交車充電,他已經和夜班一起做這份工作2年了。
夜間充電是因為公交車在夜間停止執行,充電時間充足,23點以後是用電的低谷期,可以為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為城市節約能源。 劉誠告訴記者。 本以為充電工作會在這個時候開始,但劉成卻先開啟手機檢視明天的車期。 原來,螃蟹角汽車站有521號和715號的6支充電槍,劉成乙個晚上要給17輛車充電。 每天充電前,第一步是了解明天執行的車輛數量,然後科學合理地安排每輛車的充電順序。
一般來說,每輛電動巴士充滿電需要 2 小時。 然而,由於公交車電池對溫度敏感,低溫和惡劣天氣會導致充電速度變慢。 因此,公共汽車在冬季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充電。
1點30分左右,第一輪整車充電結束,劉誠馬不停蹄地跑到車前確認是否充滿電。 擔心車子會被凍住,他把車開到車站二樓的室內車位,然後走下樓把要充電的車開進充電樁車位,掏出槍,挪動車子,擦拭充電口的水漬,檢查......短短幾十分鐘,劉誠的身體就暖和了起來。 “在這樣的大雪天,更需要拉緊'安全'的繩子。 下雪的夜晚,劉成出差更頻繁地檢查充電樁和公交車。 因為天氣原因,劉成在動車時視力受到影響,劉成格外小心。
今天的氣溫很低,擋風玻璃和雨刮器都凍得......在等待車輛充電轉動的時候,劉成不敢讓自己停下來休息,生怕天氣太冷,不自覺地睡著了。 於是,溫水慢慢溶解並拉起車輛結冰的雨刮器,擦拭後視鏡上的冰,去除擋風玻璃上的薄冰,使車輛在早上正常上網。
3點30分,最後一次換輪後,剩下的六輛車也開始充電。 4日4點50分,幾乎所有公交車都已充滿電,劉成也快到下班時間了,於是習慣性地看了看手機,微信步數已經達到了26430步。
劉誠坦言,公交充電樁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不僅要熬夜,還要浪費雙腿。 但他覺得這是乙份有成就感的工作,“第二天早上,所有的公交車都加滿了電,開出了車站,送市民上班,做年貨,開始美好的一天,我想我在這裡也有乙份功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