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看到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窟、河南洛陽龍門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窟、山西天龍寺石窟、甘肅冰嶺寺石窟等幾個主要佛教石窟,這些都是魏晉南北三代發掘的。
魏、晉、南北三朝可謂是佛教迅速傳播和繁榮的時期。
讓我們來看看魏晉南北三代佛教有多興盛,為什麼佛教在這一時期發展得如此之快?
唐代詩人杜牧的《江南之春》中有一首詩:“南朝有四百八十座廟宇,煙雨中有多少座樓。
它描繪了南朝時期,有許多寺廟。 但事實是,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在南朝的首都建康,有五六百座佛教寺廟,在北魏早期的首都,平城有數百座佛教寺廟,北朝有六千四百多座寺廟。 據估計,南北兩座寺廟的總數超過30,000座。 當時,僅北魏統治的地區就有200多萬職業僧尼,到了北周,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300多萬。
有乙個關於梁武蕭炎帝的故事,他被後世嘲笑為“佛”的皇帝(極討人喜歡)。 他信奉“以佛治國”,四次出家,大臣們花了4億元贖回他,還人間。 南朝的480座寺廟是他手下的產物。 有這樣一位不可思議的皇帝,不難理解,民間寺廟遍地開花,僧人超過一百萬。 當然,由於大量資金投入到寺廟的建設中,國庫空空如也,不僅沒有迎來佛教治國的局面,政權很快就垮台了。
其實,佛教是在漢代從古印度傳入中原的,但只被看作是一種道教的神仙,在當時社會上是一種邊緣的思想潮流。 在漢代,人們成為僧侶是非法的。
為什麼佛教在魏晉南北三朝真正興盛?
第乙個原因是東漢末期後,政治黑暗和社會動盪,儒家思想作為統治意識形態,越來越無法解釋社會的陰暗面,社會各階層都對儒家思想產生了信任危機。 然而,道教還不成熟,當時新興形上學的追隨者僅限於學者。 當時,人們急需新思想,而佛教在適當的時候從天而降。
二是魏晉南北三朝局勢動盪不安,朝代更替如大,百姓生活悲慘。 動盪的社會是宗教發展的沃土。 當社會上每個人都充滿恐懼和焦慮時,神靈的神通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物件。 魏晉南北三朝,從王公大臣到百姓,都迫切地想要保住家人的生命,保護自己的財產。 因此,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新興的佛教形式。
因此,佛教在魏晉南北三朝迅速流行,一部分是由於社會動盪引起的對新思想的迫切需求,另一部分是因為佛教化解了中國傳統政治與教義之間的矛盾,最終使佛教屹立不倒,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