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面的藍色文字”關注我
每天早上 6:00-7:00 起床寫作。
分享閱讀、生活、工作和思考。
春節假期終於結束了,朋友開心地在微信上跟我說,好想回去上班,但是在家待累了,待夠了。
我問她有什麼煩惱,她嘆了口氣說不打擾那些親戚,她終於放假了,想回老家好好休息。 結果,前一刻這來了,又來了,鎖在屋子裡想偷偷睡覺,婆婆只好拉著我出去說話。
更煩人的是,我還要跟著老公去探親,一天走兩趟,走很多圈,誰是誰,乙個都不記得了,我讓自己又累又煩,好好過的假期在湯裡。
春節探親確實是乙個不愉快的話題。
就在前段時間,年輕人“斷親”的話題也衝上了熱搜說血緣關係即將走到盡頭:70後還在離親,80後偶爾離,到了90後,他們不想走,00後根本就不走。
但是去根本不現實,這是不現實的,主要是你去。
相信很多人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回家過節的時候,本來想陪父母的,卻被父母逼著去親戚家:你去看你阿姨,你阿姨的孩子經常來看我; 你看,你去了你姨媽家,你是不是也要去你姨媽家,不去就讓他知道你回來不高興,沒有去看他。
所以,你只能背著大包小包,走遍每家每戶,堅守錢財,吃苦耐勞,就算心裡不開心,也得跟著笑。
關鍵是,這麼累的方式去親戚家真的有意義嗎? 探親真的能保持親情嗎? 為什麼你讀得越多,外面的人越多,你就越不願意去親戚那裡?
今天,我想用這篇文章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願意去親戚家
因為時代變了,80後以後,親情越來越冷漠。 不是他們不親近人,而是因為社會規則。
50後、60後之所以愛上親戚,重視親情,是因為那個年代謀生的機會太少了,每個人都需要加入乙個群體來取暖。 更何況,在那個時代,知識可以徹底改變命運,兄妹之間,只要乙個人有錢或考上大學,就能輕易地幫助其他親戚上來。
但現在,一切都變了。 社會生產資料越來越集中,階層越來越固化,物價和房價的飛漲讓大家無暇顧及自己。 上大學很難改變命運,有時候,如果不努力,到35歲就可能被解雇。
所以,你沒有能力照顧別人,也沒有時間和親戚坐下來談事情,你能做的就是繼續發展自己,賺錢。
但父母那一代卻不明白,他們這一代很多人為了兄弟姐妹,不惜失去家人,有的為別人打工大半輩子,但最終,他們不僅得到了別人的感激,還因為對兄弟姐妹的不平衡照顧,被人埋怨。
現在,大多數家庭只有乙個孩子,他們不想再像父母那一代人一樣,忙於別人,因為他們從父母那裡看到了乙個近乎殘酷的事實:所謂親情有很多,但你付出的越多,別人越是覺得理所當然,你越善良,別人對你越便宜。
因此,現在的人們不再透支像父母一樣幫助別人的能力,越來越意識到與親人保持距離,探親越來越少。
探親不維親情
這個春節,為了去親戚家,很多人走完流水線就趕往隔壁家,根本不敢耽擱,生怕7天都做不完。
這種走路,說實話,只是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務,根本不是親情。 任何感情都需要彼此維持,需要時間的滋養,沒有時間沉澱親情,走路遲早會破裂。
比如,為什麼打破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就不容易了? 因為除了血緣關係,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就和我們在一起; 當我們長大、結婚、生子時,父母花時間照顧孩子,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付出時間和精力。
那些親戚呢? 大概除了小時候更親近,各自獨立生活之外,關係也越來越疏遠。 你要是不信,可以看看你的親戚過年,無非就是去聊幾句,說說你的身體怎麼樣,你的工作怎麼樣,然後你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有時候,你不得不相信,時間和距離真的會沖淡一切。 所以,這麼疲憊的親戚根本維持不住親情,還不如看不起,完成父母的任務。
不是在兜圈子,注定要越走越遠
我記得小時候,我問過爸爸乙個問題,媽媽的阿姨們都這麼厲害,她們是醫生,又是國企的領導,那個時候為什麼不幫我們一把?
我爸說了一句話,很現實,他說:如果肩膀不平整,人們怎麼能拉它? 再說了,如果不是平安不住在一起,就算拉不上自己的兒子。
現在想起來,我突然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 其實親戚也很講究互惠,這就好比你去親戚家帶禮物,對方要還給你。
大家混得很融洽,你現在所在的圈子是高不可攀的,人家和你沒有共同語言,就算是被拉扯,沒有本事也進不了別人的圈子。
因此,親戚們要想有長久的關係,除非他們生活在乙個圈子裡,比如說,他們都是工薪階層或者商人,而不在同乙個圈子裡的親戚,注定會越走越遠。
當你弄清楚這些事情時,你就會明白,什麼親戚不是親戚,有些人,在他們的生活中出現一段時間,有些人注定要離自己越來越遠。
因此,人到了中年,就要學會放棄。 與其糾結關係,破壞關係,不如專注於自己家庭的建設,孝敬父母,管理好身邊的人際關係。
如果這篇文章啟發了你,請點選它點讚+看,希望2025年能做自己,不離家出。
你今年離開親戚了嗎? 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各位朋友,春節檔更新不是特別規律從2月20日起,它將按時更新
請繼續點讚+關注。
更多乾貨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