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獨家報道。
文丨白一民.
日本農業合作社創造了屬於東亞模式的農業發展奇蹟:將曾經無處不在的小農階級聯合成乙個龐大的工業實體來玩弄市場,不僅實現了農業自力更生,甚至使農民致富。 這也為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積極的借鑑。
在世界一體化的背景下,任何國家都不能堅持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尋求和探索適合自己的農業發展模式成為關鍵。
白一民. 中國投資協會新基建投資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綠色發展協會綠色企業工作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
“生產者和商業融資”。
一開始,日本效仿美國家庭農場。 然而,日本是乙個島國,人均耕地非常有限,日本農民以土地為生命的傳統觀念使得美國模式難以實現。
此後,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由於三井、三菱等基金會的影響,日本逐漸形成了一套適合本國國情的農業模式——日本農業合作社。 通過從第一到地方建立的一系列嚴格的組織體系,日本農業合作社在國內建立了集“生產(農業生產)”、“業務(供銷)”和“金融(信用保險)”為一體的龐大組織結構。
日本農業合作社是服務於日本農業社會化的主要組織,其服務非常廣泛,幾乎無處不在。 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全鏈條上,日本農業合作社、企業和農民共同形成了“公司+農業合作社+農民”的產業化模式。 日本農業合作社通過自己的生產企業和加工公司從基層農業合作社農民那裡獲得農產品,加工和增值,並將利潤返還給農民,從而形成了乙個健康、可迴圈的農業產業體系。
同時,日本農業合作社有乙個特殊的“綜合貿易公司”,JA Zen-no。 充分發揮綜合貿易公司在農業、投資、金融、人力資源、智慧型、物流等領域的優勢,其作用早已超越了農業生產的簡單組織,在緩解社會矛盾、保護小農和小商的經濟利益方面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加強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農村農民產業組合。
在日本農業合作社的體系中,金融業務從未與其他實體產業分開。 無論是一級機構的農林庫,還是基層信用農業合作社(以下簡稱“信用與農業聯合會”),他們提供的貸款服務幾乎全部用於助力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始終堅持以金融服務為主體,應以農業為出發點, 農村地區和農民。
除了指導農業生產(生產)、提供一流的服務(商業)和信貸金融支援(融資)外,日本農業合作社的職能範圍也在不斷擴大,甚至延伸到新聞、旅遊等,如日本唯一的農業專業日報《日本農業新聞》,報紙上的食品和農業食譜等各種資訊可以豐富日常的文化和農業食譜農民的娛樂生活。
不可否認,日本農業合作社確實創造了屬於東亞模式的農業發展奇蹟:它把曾經無處不在的小農階級聯合起來,形成了乙個巨大的工業化實體來玩弄市場,從而避免了農民進入市場時的軟弱和不確定性, 不僅實現了農業自力更生,甚至實現了農民的富裕。這也為亞洲國家和地區提供了積極的借鑑。
南韓農業協會和台灣農業協會。
在與日本相鄰的南韓,農業合作社主要從日本本土移植而來。
起初,南韓農業協會只負責農產品等經濟活動,而南韓農業銀行負責農業融資,主要用於解決農業協會的融資問題。
1961年,頒布了《南韓農業合作社法》,將以前的農業協會和農業銀行合併為乙個全國性的農業合作社組織,即南韓農業合作社。 經過不斷努力,南韓農業合作社總資產已達139家憑藉7萬億韓元,它已發展成為擁有1,200個分支機構,3,500個區域集團,30個子公司和170,000名員工的世界第四大合作組織。
與日本農業合作社的結構和功能類似,南韓農業合作社也具有“產業融合”的基本框架。 南韓農業政變的銷售網路覆蓋南韓所有地區,擁有1800多個銷售機構,包括採購點、分揀點、儲藏室、加工中心和銷售辦事處,基本形成了完整的農產品產業鏈,增強了農民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和規模優勢。
Hannonghyup還擁有NH Nonghyup Financial Holdings,這是南韓唯一一家由純私人資本組成的金融機構。 在南韓,Nonghyup Finance 包括乙個全面的金融系統,例如 Nonghyup Bank、Nonghyup Insurance、Nonghyup** 和 Nonghyup**。 正是在Nonghyup金融部門的支援下,南韓農村地區的經濟才得以突飛猛進地發展和進步。
與南韓類似,在中國台灣,台灣農民協會也借鑑了日本農業合作社的經驗。 但台灣農民協會更注重信貸、保險、農產品分銷和農業推廣業務,主要利用信用保險業務的盈餘來補貼技術推廣和文化生活服務免費服務帶來的費用。 今天,台灣農民協會是台灣分布最廣、影響力最大、功能最齊全、功能最齊全的農民組織,服務於農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和領域。
台灣農民中有一句諺語:“有錢就借。由此可見,台灣農民協會是地方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的重要保證。台灣農民協會與日韓農業合作社類似,除了提供金融和信貸服務外,還具有其他基本功能,例如建立有效的農產品分配系統,實施各種農業經濟政策和農業新技術,以及為農民建立文化和教育事業。
瑞安的農村合作“三位一體”。
2001年,在民政部主辦的村民自治國際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博士生陳林發表了題為《農業合作社作為非營利性中介組織模式的初步研究》的文章。 陳林在文章中說,鑑於中國是東亞的小農社會,歐美模式和日韓模式之間的農村合作模式特別值得借鑑。
2005年4月,已經是清華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的陳琳作為浙江省委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赴浙江,擔任浙江省瑞安市副市長。 來到瑞安後,陳林立即主持了農民專業合作(生產)、供銷合作(經營)、信貸合作(融資)“三位一體”合作經濟改革試點工作。
2005年6月,瑞安農村合作銀行通過了《關於支援籌備瑞安農村合作協會的決議》。 2006年,“指導農業合作社成立”被列入浙江省溫州瑞安市《**工作報告》。 同年3月,瑞安市農村合作社正式成立,由合作銀行、供銷社等8個核心成員單位,近百家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機合作社、村經濟合作社組成。
三位一體服務三鄉,城鄉融合融合“,成為瑞安市農協的座右銘。 在陳林任職期間,瑞安先後探索成立了全國首家農村綜合性合作社“瑞安市農業合作社”、全國首家財產保險農村保險合作社“興民互助社”、全國供銷合作系統首家縣級農村信用擔保公司“瑞安市農保”,率先嘗試了生產“三位一體”的新道路合作(生產)、供銷合作(業務)和信貸合作(融資)。
2021年,瑞安市農村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424元,較2006年的9439元增長了近5倍。 同時,瑞安還建成了全國首個“三位一體+”現代農業服務中心,先後牽頭272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4215家大型種植戶、3個蔬菜交易市場、2家金融機構組成產業聯合體。
瑞安市農貿合作社建成了集產、供銷、信貸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台,集供銷社流通優勢、農民合作社生產優勢、信用社金融優勢於一體。“三位一體”模式聚合服務資源,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農民和新農經營者的服務需求。
不僅在溫州瑞安,浙江供銷社作為各項改革的載體,還將自身深化改革融入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農業合作組織體系建設,並與農業管理體系、農村金融體系、農業相關部門轉型有機結合。 如今,大合作、大服務、大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小康“ • 中國小康網獨家文章)。
本文刊登於2024年1月初的《小康》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