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專案
2023年,中美兩國都公布了GDP,表現都不錯。 但相比之下,中國在2023年仍落後於美國GDP。 2021年中美之間的差距為5萬億美元,2022年為7萬美元4萬億美元,然後在2023年是941萬億美元,每年都在增長。
2023年,中國GDP將增長52%,而美國為2%5%,從增速上看,中國的表現是美國的兩倍多。 然而,就GDP總額而言,美國排名第27位73萬億美元遙遙領先,而中國則為17萬億美元89萬億美元,僅相當於美國的65%。 為什麼中美差距越來越大,為什麼中國佔GDP的比重在美國下降? 事實上,問題不在於中國,而在於美國。
首先是匯率。 在比較每個國家的GDP與美國的GDP時,必須首先將其轉換為美元。 匯率不穩定,如果波動不大,很難準確反映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 美國不斷提高利率,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當換算成美元時,我們的GDP資料會萎縮。 因此,不能說中國經濟進步疲軟,而是匯率有問題。 其次,美國的通貨膨脹推高了他們的GDP資料。 但這只是皮毛,如果我們真的想談基本面,就要看中美兩國在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上的本質差異。
首先,兩國在GDP構成和統計方法上存在差異:中國採用的是以三大產業增加值為重點的生產方法,而美國則採用以個人消費、支出、投資和淨出口為重點的支出統計方法。 023年中國第一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12%,第二產業為3828%,第三產業佔54%6%,反映中國經濟從重工業向服務業轉型。 相比之下,美國第一產業的比例非常低,第三產業的比例超過80%,這表明其服務業的經濟結構高度發達。
與第二產業相比,特別是在製造業方面,中國已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製造業規模是美國的178次,體現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然而,近年來,美國不僅通過製造業回流政策反彈了製造業的附加值,而且凸顯了製造業轉型公升級,以更具競爭力。 中國雖然在製造業規模上具有優勢,但在高階製造、技術創新等領域仍需迎頭趕上。
第三產業比較:美國的第三產業,尤其是資訊產業、專業和商業服務業,貢獻很大,反映了美國經濟服務化和數位化的高度。 儘管中國在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但在服務業的深度和廣度上,仍需借鑑美國的先進經驗。 美國個人消費對GDP的巨大貢獻和支出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顯示出美國內需驅動型經濟的特點,而中國需要加大力度擴大內需,提高服務業比重。
美國的GDP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人消費和支出,其中個人消費佔GDP的近70%,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美國龐大的財政支出**也在穩步推高GDP總量。 然而,有一些特殊的計算專案,例如私人服務消費中的虛擬租金,雖然從技術上增加了GDP總量,但引發了關於它們對實體經濟活動的貢獻大小的討論。
趕上美國的GDP總量對中國來說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不僅因為兩國經濟結構的根本差異,還因為美國獨特的GDP增長方式。 雖然中美GDP差距總體上在拉大,但更深入的比較應該集中在居民實際收入和生活質量等指標上,這樣才能更充分地反映兩國經濟和社會之間的真實差異。 面向未來,中國需要加大力度改善自身經濟結構,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而不是僅僅關注GDP總量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