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到處都是鮮豔的綠色,是一年中的南方季節。 農民們戴著麥色的草帽,穿著迷彩膠鞋在稻田裡勞作,高大的秧苗把地里染成了綠色......在插秧機隆隆的轟鳴聲中位於海南省三亞市的國家南方育種研究與繁育基地,生機勃勃。
戴上手套,用鑷子輕輕撿起一粒種子,將放大鏡靠近眼睛,屏住呼吸看......此時,海口海關三亞海關查驗科科長陳淑娟正在查驗一批葵花籽。 這批種子由海南九盛河農業科學研究院引進,是海南自由港全球動植物引進中轉基地(簡稱中轉基地)引進的第一批葵花籽。 眼前的這顆小種子,可能會在南樊基地溫暖的陽光下生根發芽。
中轉基地是國家賦予海南自由港的重大政策,是實施種業振興戰略、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高水平開放種質資源引進中轉通道。 三亞海關稽查部門是中轉基地進出口業務的主要監管部門,為全力支援中轉基地建設,被指定為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一線執法部門基層聯絡點。
談及海關如何支援中轉基地建設,陳淑娟開門見山:“種子被譽為農業的'晶元',也是防止植物疫源傳入和外來物種入侵的重點監管物件,中轉基地是安全與便利平衡的關鍵樞紐。 在推動政策實施時,如何阻止生物安全風險,如何優化監管流程,如何與地方主管部門形成監管協同? 我和我的同事們反覆討論監管過程,仔細審查每乙個細節,一旦發現監管漏洞,很多前期工作就不得不逆轉。 ”
月亮島位於三亞市寧遠河口西側,像一艘平舟一樣漂浮在海南島主島外,具有“雙離島”的獨特優勢,是實現中轉基地核心功能的重點區域。 戴頭盔,手裡拿著設計圖,指導企業建設相關設施裝置......根據海關監管標準在月亮島隔離苗圃,巡檢科副科長王春浩和新上任的海關官員何毅正在開展“四基層”調查。 王春浩的筆記本上寫滿了各種顏色的筆跡,涵蓋了企業的需求,閃現的點子,以及與同事“頭腦風暴”碰撞的想法。
這樣的場景在三亞海關並不少見。 為支援中轉基地建設,識別企業科研機構關注的“關鍵小事、大事”,檢驗部門堅持每週到實驗室、養殖場、種植基地進行調查研究,與農民、科研工作者面對面交談, 用腳丈量南方的土地,用心傾聽群眾的聲音。
王春浩說:“做工作就像種種子,只有種在群眾的土壤裡,才能開出最美的花朵。 在一項調查中,三亞崖洲灣創新發展公司提出承接種子“入檢”業務,即進口種子用於實驗室檢測,檢測資料返回後將銷毀種子。 由於甲方給予的時間有限,公司希望盡快開展檢測工作。 在了解了公司的需求後,王春浩多次到企業進行現場辦公,在對公司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風險等因素進行全面調研後,公司被給予了“邊隔離邊用”措施的應用,為公司節省了60-80天的等待時間。
如今,中轉基地已形成一系列涵蓋審批放行的創新措施,其中“檢疫苗圃評估互認”可將檢疫苗圃的認證時間縮短一周以上。 “檢疫期間同時進行DUS檢測”可將新品種的鑑定期縮短至2-3年。 與海南省重點園區三亞崖洲灣科技城建立了特許權審批工作機制,解決非科研機構引進問題。 這些創新措施讓企業嘗到了甜頭。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不斷深化,中轉基地猶如磁鐵般,吸引著越來越多優秀的農業勞動者聚集在這裡。 據統計,2020年以來,三亞海關已監管引進水稻種子、葵花籽等400多種優質種質資源,為國家種業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有效助力。 作為海南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地,三亞崖洲灣科技城現擁有崖州灣國家種子實驗室、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等20餘個重大科技平台,600多家農業相關企業落戶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