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腫瘤的最佳效果都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從經濟角度來看,治療費用應該得到回報。 從生活的角度來看,不盡如人意的效果往往意味著生存受到威脅。 最好的訊息無疑是醫生在**過程中告訴的(腫瘤完全消失了。 當然,既然體內沒有腫瘤病灶,為什麼還要繼續呢? 這時,是否需要輔助化療或靶向**、免疫**等?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腫瘤完全緩解≠癒合
俗話說,“腫瘤完全消失”在醫學上被稱為“完全緩解”(簡稱CR)。 是指患者通過CT、MRI、PET-CT等影像學檢查以及活檢未發現體內腫瘤病灶的情況。
它是癌症的重要指標**,但它不是唯一的標準。
因為完全緩解並不代表體內真的沒有癌細胞,而是目前醫學方法和成像方法的靈敏度有限,只能檢測到這個程度。 也許在病人的體內還有乙個隱藏的、很小的、很小的“癌症”還沒有被發現。 而這些看不見的癌細胞,很有可能在未來導致轉移。
以胃癌為例,在對我國100多家醫院接受胃癌手術的1300多名患者進行調查時發現,胃癌發生後2年內,患者概率高達608%。
只有一些早期或惡性程度極低的腫瘤,如甲狀腺癌,術後不需要隨訪。 建議對其餘患者進行預防**。
預防**
為了處理這種“毫無根據”的癌症病灶,這個想法類似於“你看不到地板有多髒,但通過多擦拭它總是可以更乾淨”。
因此,最常使用一些全身模式,例如靶向、放療、免疫、內分泌等。 此外,還有一些發病率較高的區域性區域,如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肺癌、食管癌等,可能需要對手術部位進行放療,以鞏固為重點。
雖然腫瘤是“沒有根據的”,但標準**的基礎是確鑿的手術後接受什麼**,進行了多少個週期,以及進行了多少個週期才能降低腫瘤發生率**,以及其他大資料為患者的標準**提供了依據。
預防**的效果如何?
腫瘤病是一種細胞性慢性疾病,其特點是病程長,發現晚,難以**,許多腫瘤臨床症狀不明顯,早期診斷不易,且轉移非常迅速,有些患者在發現已經轉移時才診斷出來,癌症難以治療,最難控制的是**和轉移。 即使早發現、早診斷、早診斷為患者贏得了最佳機會,但控制惡性腫瘤的轉移也是必要的。
出院後系統的連續性是確保癌症患者不轉移的關鍵。
出院後,由於脫離了腫瘤醫院直接、嚴格、高頻監測和高強度的醫療措施,由於兩個週期之間缺乏嚴格和持續的專業觀察“定期”檢查,當患者感覺病情不好時,轉移就經常發生,甚至已經非常嚴重。 腫瘤是乙個長期的過程,手術放化療只是漫長征程的第一步。 只有出院後繼續做好工作,才能有效控制腫瘤和轉移,達到延長患者生命的目的!
什麼時候會停止**?
面對“無根據”和無法檢測的潛在風險,我們統稱為輔助**。 用藥和佐劑週期有三個主要考慮因素**:
腫瘤分期。 **大小。
*週期長度。
01.輔助化療
一般來說,對於肺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卵巢癌等常見的臨床惡性腫瘤,應根據腫瘤的大小、腫瘤的型別和分化程度來判斷具體化療次數。
術後輔助化療的次數通常為4-6次。 一般推薦肺癌靜脈化療4次,胃腸道腫瘤推薦靜脈化療6次。 對於乳腺癌,如果採用AC-TH方案,化療一般為8次化療,惡性淋巴瘤也大多為8次化療。 次數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進行調整。
如果醫生推薦了特定的化療療程,則不建議無故停止化療。
假設化療每次破壞 50% 的腫瘤細胞,那麼,理想情況下,在第乙個療程之後,仍然有 50% 的腫瘤細胞,在第二個療程之後,還剩下 25%,在第三個療程之後125、第四625%..最後剩下的癌細胞痕跡可以被自身免疫系統消除。 如果無緣無故停止化療,就會有太多剩餘的癌細胞無法被免疫系統清除,大大降低了預防的效果**。
02.針對**
靶向用於預防腫瘤。 根據患者的風險水平,服用藥物的時間長短各不相同。 中危人群一般需要進食一年,高危人群可能需要進食三年。
服藥的具體時長應根據腫瘤型別和患者病情綜合判斷。 如果患者希望停止服用藥物,請務必先與主治醫師溝通。 因為靶向**的患者完全緩解後,突變仍然存在,如果擅自停藥,病變可能會再次出現,導致**。
03.免疫**
目前,PD-1 PD-L1免疫**一旦生效,不建議隨意停藥。 國內外指南明確指出,****後(如手術、同步放化療等),PD-1 PD-L1作為佐劑**使用時,使用時間為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