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在龍年春節之際,走進唐陰縣漢莊鎮鹽河村,新年的節日氣氛無處不在,平整筆直的街道一塵不染,一排串紅燈籠高高掛起,別緻美麗的農舍,生動精緻的文化牆,小花園......具有令人愉悅的特性它們都展現了美麗鄉村的新景象。 “今年的春節特別美,紅燈籠和彩繪牆壁襯托出新年的節日氣氛。 家門口的柏油路連通,乾淨乾淨,街道中央有小公園和小遊樂園,有花草、健身器材、休閒座位,鄰居們茶餘飯後出來走走,感覺很開心! 說起村里的變化,村民胡雪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生活環境改善了“顏值”和“品質”。
2022年以來,頤和村把管控“六亂”“六清”作為裝扮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對全村髒亂環境發起猛烈“攻勢”,緊跟“綠化、美化、亮化、特色化”的要求,對村貌和基礎設施進行公升級更新。 先後對村內東西大道3條、南北街道3條、後街30餘條小巷約5萬平方公尺的路面進行了全方位改造,進一步規範了居民樓秩序,打通了破損的街道和小巷,並通過建設沖水廁所等措施增加了垃圾傾倒箱, 疏浚汙水管網,拆除違章建築,鋪設瀝青路面。同時,村道也綠化亮了,種植了1000多株紅葉李、大葉女貞、櫻花,安裝了139盞燈籠。 此外,通過垃圾清理、家庭廁所改造等一系列“微整形手術”,不僅提公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村里的“精神”,還實現了金河的“高顏值”。 接下來,我們村將以打造“五星級”分“生態宜居之星”為契機,以綠瓦、白牆粉刷、文化亮相,為美化村落做好美化工作,讓我們的金河煥然一新,全力打造乙個乾淨整潔的美麗信義河, 文明的鄉村和美麗的環境,標準更高。頤和村黨支部書記王建業說。
“美化模式”下的村落,只是漢莊鎮努力推動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的乙個縮影。 2023年,漢莊鎮圍繞居住環境的改善和規範,完成總投資3800餘元的“住戶通行”專案,全鎮住戶硬化率達到100%; 投資1990萬元,完成大光村等6個村人居基礎設施改善專案; 清理舊垃圾堆共60餘座,整修私人建築30餘棟,建成小公園、小遊樂園、小果園、小菜園等“四小園”180餘個;完善“街長巷長”“積分獎勵”等工作機制,評選“最美街巷”165個,“五美院”3800個; 投資150餘元,全面清理整治全鎮4條河流; 完成綠化170餘畝,小鎮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實現了從“暫時之美”到“持久之美”。 2023年,“河南省鄉村建設示範鄉”建成成功,一幅村落乾淨、人民和諧、風景秀麗的和諧美麗鄉村新圖景將在漢莊鎮65平方公里上緩緩鋪開。
幹部群眾共同“繡”了乙個和諧的村莊。
經過粉刷一番的“精裝修”,漢莊鎮的水更清澈,道路更乾淨,村落更美,生活環境“美”和“質”都提公升了。 但是,人居環境的改善重點是幹部帶頭、村民參與、長效維護。 2023年,漢莊鎮將創新“整體系統”運營模式,將整體系統管理理念融入人居環境整治,樹立“風向標”,引領村民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 在漢莊鎮每個村,每家每戶都有一本“積分存摺”,將村民的日常行為量化為積分,對村內成立的考核小組進行考核分配,進行典型建立,通過每月打分和季度交流給予一定的物質或精神激勵。 “我村每個月都會張貼'紅黑名單',好人會拿出來'秀'和'秀',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幹部群眾共建的積極性很高,環境治理工作也得到了質的提公升! 李家灣村黨支部書記苗學民說。 在“積分制”的鼓勵下,村民們除了“掃門前雪”外,還積極參加每週五的“潔家日”活動,在黨建的指導下,大家拿著掃帚、鏟子,齊心協力,把公共區域打掃得乾乾淨淨、整潔, 路上看不到白色垃圾,村里不留衛生死胡同,原本的“村事”變成了“家事”,加上乙個記錄,凡事都有積分,“動手”的同時,要為積分而工作,積分交換帶來的成就感,充分調動了村民參與人居治理的積極性, 而且對“掙積分”和“比積分”的熱情非常高。“現在,只要我們村里的人看到不衛生、不乾淨的東西,就會主動打掃。 在剛剛的2023積分兌換現場,頤和村積分公示表上清晰地記錄了村民楊炳辰打掃道路、熱心公益的加分。 “去年我拿到了最多的積分,我感到非常榮幸! 我在村里的'五星級'共建店裡用一些日用品換了一些日用品,很實用,以後還會大力參與! 據了解,漢莊鎮33個行政村、1個社群已全面推廣使用積分制,人人不認輸,家戶不落後,在“積分制”的管理模式下,人居區“共建共享共治”的新局面正在悄然形成。
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切口,我們漢莊鎮在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農業與旅遊融合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逐步將宜居宜業、宜行、美麗鄉村的美好願景變成了現實的圖景。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做好農村人居環境“顏值”提公升“品質”,圍繞“一房四園”、“街巷長制”“廁所革命”市場運作、專業運營維護等長效機制,多措並舉,持續發力, 圍繞做強農業、更美麗農村、更富裕農民的目標,推進鄉村建設規範化、規範化、常態化,有效鞏固建立“河南鄉村建設示範鄉”的成果,用“繡”力進一步提公升鄉村風貌,全力打造美麗漢莊“公升級版”。漢莊鎮鎮長王華峰說。 (王獨軍,張百瑞)。
編輯:王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