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宋江、方臘起義規模和影響比較
北宋末年,全國各地都發生了起義,其中最著名的是松江起義和方臘起義。 不過,由於《水滸傳》的影響,大部分人對松江起義比較熟悉,甚至認為松江起義的影響比方老起義更大,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松江起義: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河三年(1121年)。
北宋末年,為了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將梁山波八百里水域全部歸還"人"人們開始在湖裡捕魚,採摘蓮藕,砍伐船隻大小的灌木叢,徵收重稅,並懲罰違反禁令的盜賊。 然而,那些已經窮得納不完稅的人,靠水吃飯的人,沒有生命的人,開始對朝廷極度不滿。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36人進攻梁山伯,集結義軍,正式宣戰起義,然後率軍攻打和朔、北京東路"和朔,東京路,一萬官兵,不敢反抗",然後回到清軍打仗,齊國攻占了蒲州地區十多個縣,懲治了最厲害的汙官,殺富扶貧,威望越高。 他的名氣與日俱增。
同年12月2日,宋徽宗接到趙姬叛亂的訊息,在亳州都督侯蒙的建議下,接下了"讓前面請下降"派人到昭安,但失敗了,於是他派佘州都督曾曉雲率兵攻城。 宋江避開敵營,率領義軍從青州到益州,隨官軍走了一年多。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軍攻克淮陽後,從沭陽乘船抵達海州(今連雲港)。 海州巡撫張樹業派偵察右軍動向,得知宋江率領十餘艘大船出海,便召集千餘精兵在城邊設伏,並派出一小隊人馬勸他投降。
同年5月,宋江居然登陸就走,但張叔夜裡遭伏擊,也被打敗,他的船被燒毀,退路被切斷,宋江等人被打敗俘虜,叛亂被鎮壓。 宋江戰敗並詔書通過後,他是否參加了鎮壓方拉起義的戰爭,在史學界仍有爭議。
事實上,在宋代,爆發了數百起農民起義,而松江起義實際上只是規模較小、影響較大的起義之一。
方拉起義:宣和二年(1120年)-宣和四年(1122年)。
從清和元年(1111年)開始,東南地區遭受了苦難"Anthophylla(紫薇)"人民深受剝削和壓迫,反抗與日俱增,方拉趁機暗中組織勢力發展。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臘衣"獲得不朽護身符"他以此名義率領農民軍起義,自立聖父,立袁永樂,任命官吏和將領,按頭巾分兵,建立了以紅頭巾和其他彩色頭巾為標誌的農民政權。 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軍隊已經擴大到數萬人。
同年11月22日,方來義大軍殲滅了駐紮在青溪縣西雪良哲路的5000多名官兵,兵馬由嚴檀指揮,隨後在青溪縣取得勝利,被區尉翁凱俘虜。 然後攻克了睦州、壽昌、蘇、桐廬、綏安、佘州、阜陽、新城等地,逼近杭州。
同年12月29日,叛軍入侵杭州,擊斃浙路陳健、連世釗,左右兩邊都督趙廷逃竄。 與此同時,蘇州的石晟、湖州貴安縣的陸興兒、梧州蘭溪縣的朱彥、吳邦、永康縣的陳詩詩、縉雲縣的霍成福、陳報彪帶領當地村民參加了起義。 台州仙居縣的呂世生、岳州和平縣的邱日新、衢州的鄭茂旺也領導了當地的摩尼教秘密起義。 來自胡縣、昌縣和秀縣的農民也在那裡"聚集門徒",準備進攻福縣。
宋朝廷眼看起義規模越來越大,一方面停止送花石,將朱世偉兄弟撤職,平息百姓怒火; 另一方面,童觀被派往江、淮、荊、浙等公路,譚鎮到兩浙路、禁軍和陝西六鎮,並動員15萬漢軍南下鎮壓起義。 萬漢軍南進,打敗了起義。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方臘北伐失敗後,宋軍圍攻杭州,義軍戰火激烈,缺糧缺草,不得不從杭州撤退。 同月24日,宋軍發動總攻,義士七萬餘人英勇犧牲,方臘、夫人邵氏、子方波、丞相方周等30餘人被俘,陣亡後被押送至汴京。 方拉被俘後,叛軍一直抵抗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才被宋軍徹底鎮壓。
如上所述,雖然松江起義和方臘起義都持續了三年左右,但方臘起義的規模和影響無疑更大。 宋江的叛亂雖然範圍更廣,但未能建立堅實的基礎,更像是流口,最終被地方勢力鎮壓; 方老的叛亂達到頂峰,他建立的政權覆蓋了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六省的52個縣,對宋朝廷構成了重大威脅,宋朝廷不得不出兵15萬鎮壓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