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為家校交流提供了乙個便捷的平台,但同時也給了不法分子利用的機會,如果群裡人的身份沒有得到驗證,很有可能存在被騙的風險。 近日,黑龍江省大慶市高新區法院公布了這樣一起典型案例:一名非法分子潛入班組,冒充班主任進行詐騙。
庭審現場由大慶高新區法院提供。
冒充班主任**收取教材費。
被告林某是一名年近18歲的失業青年,沒有本事,沒有生活,為了弄錢,他動了歪腦子。 2022年4月11日,林某和唐某(被判刑)通過短**平台App搜尋“家長群”,翻閱作品下方的聊天記錄,看到了學生家長的手機號碼。 於是兩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通過手機號互相加了微信好友,沒想到對方很快就順利過去了。 隨後,林某以同班家長的名義,誘騙對方將他拉入該學生家長的微信群。 進入微信群後,他迅速找到了班級的班主任,並將自己的微信昵稱和頭像改成了與班主任相同的昵稱和頭像,以此來迷惑學生家長,騙取他們的錢財。
騙了近4000元,退出了集團。
2022年4月11日,住在高新區的王女士在班級家長群裡看到一條訊息,是她孩子的“班主任”發來的,大致寫著:“學校需要訂購學習材料,每位家長需要支付358元
被告人林某**後,研究了老師留言的特徵,觀察了老師不足的時間模式,捏住了老師的上課時間,並利用這段時間在群裡發布了上述關於收取教材費的虛假資訊。
因為王女士看到訊息的微信頭像和她孩子的班主任頭像一樣,群裡很多家長都回覆了,“班主任”不停地催促她立即註冊彙總資訊,所以王女士沒有太過懷疑,掃碼支付了358元。
王女士付款成功沒多久,群裡真正的班主任就出來澄清了資訊,說有人冒充她的頭像和昵稱進行詐騙,並提醒其他家長不要轉賬。
不過,雖然班主任發現澄清及時,但還是有很多家長轉賬,很快就被騙了3938元。 在發現自己被騙後,家長紛紛報警,但**早已退出群組,不知該何去。
他被判處兩個月的監禁和罰款。
案發後,林某將詐騙所得的3938元返還給被害人。
這些家長沒有警惕,我剛在群裡發完一條訊息,就有人回覆收到,掃碼轉賬,沒人懷疑,直到班主任發現並及時制止,他們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在庭審中,林說。 對於他的罪行,林承認有罪。
大慶市高新區人民法院在庭審中認為,被告人林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偽造事實為手段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構成詐騙罪。 檢方指控的事實清楚,指控成立,並得到支援。 鑑於他在犯罪時是未成年人,應從輕處罰; 被帶入案後如實供認自己罪行,屬於認罪認罰,可以從輕處罰。 辯護人提出犯罪時未成年,認罪認罰,賠償被害人損失的辯護意見成立,予以採納。 據此,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林某拘役兩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
評委提示:當您看到拆除動作時,請採取更多預防措施。
據法官介紹,最近冒充教師收取費用的案件屢見不鮮。 在此,法官提醒廣大教師和家長,尤其是家長,在收到此類轉匯資訊時,必須盡快親自、親自等與學校或其他學生家長核實,並按照以下方法採取預防措施:
一看:看身份。 新增好友時,注意驗證對方的身份,備註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要完全上當受騙。
二防:不隨意推送微信群的***群主要設定相關身份認證,提防無關人員進入群聊。
三查:注意查查可疑人員的賬號,高仿號一般會抄襲頭像和昵稱,但微信賬號不能頻繁修改,可以驗證對方的身份。
第四個問題:當您收到“付款”和“轉賬”等資訊通知時,可以通過**等方式與學生和老師核實,不要急於轉賬或匯款。
五、五、一經發現可疑情況,保留相關證據,及時報警。
此外,學校應履行提醒和監督責任,通知班主任和家長委員會對群員和群員進行有效管理,一旦發現群內有舞弊或其他違法行為,應盡快通過正規渠道發布澄清資訊,避免家長上當受騙。
記者:欒德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