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排列著一排金色的分隔線,上面刻著兩組金色的文字——前者代表第三寒武紀系統,後者代表第二寒武紀系統,這是位於貴州省建設縣巴郎村吾裕-曾家雅段的“金釘”,是貴州大地上第乙個“金釘”,也是地球46億年歷史的乙個定位點, 以三葉蟲化石為代表,已經有5個左右8億年。
建設縣巴朗村“金釘”地層柱鑑定。 (楊家萌攝)
三葉蟲化石。
科學家會在地質時代和下乙個地質時代的交界處做乙個分界線,這就是“金釘”標記。 經過科學計算,地球由112個“金釘”串聯而成,目前已發現78個,其中11個在中國。
只要在地球上的某層岩石中發現相應的物種化石,然後測量其化學成分,就可以確定地質年齡。
為了找到這顆“金釘子”,國際學術界爭論了100年,後來又在中國、美國、義大利等國的候選人中,反覆論證了30年,在貴州古生物學研究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直到2018年,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反覆對比, 經過層層投票,終於將這顆“金釘”釘在了貴州巴朗身上,正式命名為“苗彤梧楚全球邊界地層剖面和點”。
八郎古生物化石組。
貴州這個"金指甲"劍河八郎古生物化石群確定為全球寒武紀三級和五級全球標準,是世界寒武紀大爆發生命三大遺址之一,也是貴州妙嶺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已發現古生物化石11門、168屬、500餘種,其門、 富人眾多,在國內是罕見的,具有很大的科研價值和社會價值。
憑藉“金釘”的名氣,接連吸引了眾多科研團隊、研究小組、親子團、夏令營團。
遊客參觀貴州省劍河縣巴朗古生物化石風景區的3D化石壁畫。
近年來,建設縣不斷加大“金釘”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和開發力度,建有古生物化石展廳、化石收藏體驗區、彩繪科學牆等,整合“金釘”及其周邊資源,形成自然博物館。
遊客來這裡探索“金釘子”的奧秘,了解原始生命的演變; 漫步化石山上的苗村,看“滄桑”的實物地貌; 走進鄉村化石博物館,聆聽科普地質知識的講解; 在體驗區收集化石,觸控地殼運動造成的褶皺,近距離體驗野外手術的魅力。
課題組參觀了建河縣巴琅村農村化石博物館。
遊客體驗區的化石收藏。
聽科普,撿化石,增識,很有意義,動腦筋。 遊客吳全瑞上門參觀,與解說員就知識問題進行解答,並現場參與互動,讓他覺得很有意義。
當地以古生物化石群為吸睛點,打造了一條集古生物化石、生態環境、民族文化於一體的特色“旅遊之路”,成為國內外學者和遊客學習旅遊的熱門之地。 目前,建設“金釘”專案每年接待遊客20人次18萬人次,間接帶動了八郎村、屯州村、劍河溫泉、劍河華潤希望小鎮等周邊村莊和景區的旅遊發展。
據巴郎古化石風景區管理員兼講解員劉峰介紹,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包括北京、廣東、四川、湖南,有時還有來自國外的科研團。 一些遊客還會留在村里吃飯,購買農副產品,這也可以幫助村民增加收入。
景區管理員劉峰與遊客互動。
貴州省建設縣格東鎮屯洲村村民經營的農舍。
遊客們正在品嚐長桌盛宴。
從古生物化石保護區的建立、專案申報、科普教育聯動、文化推廣、開發調研、鄉村旅遊等入手,建設縣將開發利用與地質保護、生態保護有機統一,利用當地已有房屋進行優化公升級,不占用或使用保護區內一塊石頭、一件東西、一棵草、一棵樹, 並用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來保護這“寶藏”中的“金釘子”。
*:建設縣榮**中心。
通訊員:彭雲梅、楊家萌、吳昌連
一審:王巖、曹毅。
二審:林萌。
三審:李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