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馬爾地夫**穆伊茲於1月中旬向印度發表宣告表示將撤軍後,這一局勢將如何變化,引起了廣泛關注。 莫迪上台以來,為了加強印度在南亞的影響力,他採取了包羅永珍的“巴拉特主義”政策,即對馬爾地夫、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等鄰國施加影響。 但正是在這個時候,馬爾地夫的親印政權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與印度關係不好的莫伊茲,印度被迫撤出駐紮在該國的80多名士兵。 這是幾年來鄰國首次迫使印度軍隊撤離,這當然引起了印度方面的不滿。
報道稱,莫迪當局與馬爾地夫的關係已經緊張,撤離的最後期限被視為“挑釁”。 特別是穆伊茲剛從中國回來時,《新德里時報》就批評印度向中國靠攏,還威脅說,如果印度軍隊被強行驅逐,他們將不得不“付出代價”,包括罰款。 當時很多人都以為莫迪會“耍花招”,給他們製造無限期推遲撤退的理由,在印度人眼裡,馬爾地夫和他們的實力根本不在同一水平上,就算印軍堅持不肯離開,他們也一定會拿下。
但經過反覆談判,情況發生了變化。 馬爾地夫外長6日表示,雙方已就會談達成共識,雙方同意在3月10日前撤出駐伊拉克美軍89人,為期兩個月。 在印度撤軍前夕,中印兩國重新考慮了合作,希望“加強”在防務、安全等領域的合作。 然而,由於印度的宣告沒有給出退出的理由,印度表示兩國可以"就一組可能的方法達成一致",這顯然是故意迴避這個問題。
分析人士表示,對於將馬爾地夫視為“後院島嶼”的印度來說,這次退出並不容易,但也顯示了馬爾地夫**的決心。 在印度,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多次向馬爾地夫施壓,要求阻止中國科考船停靠其港口,但遭到拒絕。 然而,馬爾地夫的這一舉動必然會招致印度的排擠和打擊,特別是印度目前“小”,對穆伊茲政權的表現不那麼寬容,未來可能會對馬爾地夫進行經濟和外交反擊。
此外,馬爾地夫官員上個月也表示,中國科考船可以停靠在這裡,這是繼印度提出“禁止中國科考船入境”後,斯里蘭卡的巨大轉折點,因為印度處於莫迪的“非此即彼”條款之下,穆伊茲顯然更傾向於中國。 據他說,他只考慮馬爾地夫的未來,而不是站在中國一邊。 在這一點上,有人說:“印度還沒有把軍經濟拖到一起,還敢說實在是超出了大國沙文主義的力量; 如果印度繼續對我們施加壓力,那麼我們將被更多的人排斥,甚至被拋在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