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屋子的書把生活環境搞得一團糟,這讓我這幾年買書更加謹慎。 然而,在眾多媒體的誘人宣傳下,我終於在爭取折扣的時候買下了《納瓦拉之書》。
雖然這本書是最搶眼的財富和幸福話題,但只是文字的拼湊,第一次讀的時候,覺得無聊,難以激起內心的動盪。
儘管如此,為了不辜負閱讀的時間成本和鍛鍊我的思維,我仍然試圖挖掘它的價值,我仍然有所收穫。
財富公式在書中,納瓦爾自信地提出了乙個財富公式。 他堅信,即使有一天他創業失敗,身無分文,被遺棄在任何乙個英語國家的街頭,他也可以在5年或10年內再次變得富有。 因為他掌握了“賺錢”的藝術,這個技能是每個人都能學會的。
為了將納瓦拉的財富概念簡化為最實用的表達方式,它是:
財富=[興趣、專業知識、社會需求]產品化槓桿。我們都知道,只有當你對某件事感興趣時,你才能始終如一地參與其中。 正如特雷西·伯恩(Tracy Born)所說,讓我們如此沉迷於睡覺而忘記吃飯的事情正是我們感興趣的。
首先,我們需要:列出你感興趣的所有事情。“如果你真的喜歡某樣東西,就去追隨它,”納瓦爾強調說。 ”
其次列出我們的專長。納瓦爾對這個專業的解釋是:“無法通過培訓獲得的知識。 因為“如果社會能培養你,那麼社會也可以培養別人來代替你”。 我的理解是,這意味著你擅長的技能,並且比其他人具有比較優勢。
接下來,我們將:發現社會需求。“如果你想變得富有,你必須弄清楚你能為社會提供什麼,它需要但無法獲得,”納瓦爾說。 “總有許多未滿足的需求等待被發現。
然後,找到興趣、專業知識和社會需求的交集,並將它們提煉成標準化的產品或服務,這就是納瓦爾所說的“”。產品化
最後,利用網路,**等槓桿推廣這些產品或服務可以擴大規模以創造財富。
納瓦爾對這種賺錢方式的總結,既兼顧了市場需求,又充分發揮了個人興趣和特長的優勢,進而通過槓桿實現大規模擴張,確實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本書只是一篇給成功人士的雞湯文章,雖然看完後覺得很有道理,但面對自己的實際問題,還是感到不知所措。 在我看來,《納瓦拉之書》中的財富概念不是空洞的智慧座右銘,而是行動的實用指南。 它可以幫助我們在致富的道路上有更清晰的方向,關鍵是能否將書中的想法與自己的現實結合起來,付諸實踐,才能真正從中受益。
知行合一:建立自己的行為體系我傻到認為自己很聰明。 我用PEST來了解未來半個世紀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趨勢,用SWOT來思考如何結合自身國情來匹配世界的發展。 我還介紹了六頂思考帽來完善我的策略。 這種長遠規劃和工具的結合,讓我覺得自己既專業又有遠見,心中充滿了一種莫名的優越感。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只與遊戲和啤酒相處。 大夢引發的慾望與現實的懶惰行為形成鮮明對比。 這使我陷入了野心和才華的深深沮喪。
納瓦爾的一些話對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一旦你決定這樣做,就迅速採取行動,全神貫注,全力以赴,”他說。 同時,要:對結果要有耐心因為你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你自己,而其他人和外部環境是複雜且充滿變數的。 ”
他還提到:“.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當下。 除了現在,什麼都不存在。 沒有人能回到過去,也沒有人能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成功地**未來。 唯一存在的東西就是此時此地,是你碰巧存在的那一刻,也是宇宙中的這個地方。 ”
最後,他強調:“.建立系統,而不是設定目標。
這些話讓我意識到幻想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積極的行動才能真正改變生活。 建立自己的執行系統比長期計畫更有意義。
該執行系統由兩部分組成:科學的因果關係和強有力的行動。
科學的因果關係使我了解了行動將是什麼,或者應該採取什麼行動來獲得某種結果。 這種對事物因果關係的理解,其實就是王陽明心理學中的“知識”。
另一方面,強烈的行動意識是建立自己的行為模式。 我意識到只有行動才能帶來結果。 比如,在溝通中練習了“三多三少”之後,養成了這些習慣後,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溝通效果自然而然地就會發生。 這是王陽明心中的“線”。
對結果要有耐心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當下。 正是納瓦爾的這兩句話,讓我突破了原來對汪洋知行合一的膚淺認知,進入了乙個新的境界。 知行合一,不是知道就去做,而是做起來才真正知道。 知行合一是理解因果關係,並發展出一種行為模式,從而產生預期的結果。 在此基礎上,通過不斷的總結和改進,我們將不斷加深對因果關係的理解,優化自己的行為模式,並習慣於自然。
讓我放棄幻想,專注於我當下所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從閱讀納瓦拉的書中真正學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