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65歲還是延遲退休調整後的最終結果”的訊息引發了公眾熱議,關於“65歲可能是調整後的最終結果”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3》,以及即將到來的2024年全國兩會,有望將延遲退休政策再次推向熱點。
65歲還是調整延遲退休後的最終結果?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女幹部55歲,女職工50歲,平均預期壽命從1960年的43歲有所提高2020年7歲至77歲享年93歲。
明顯地我國的平均預期壽命顯著增加,但退休年齡沒有相應變化。 這在很大程度上給養老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與此同時,中國面臨的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嚴峻。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264億,佔總人口的18%70%,與2010年相比,老年人口增加了544個百分點。 其結果是,未來養老保障壓力將持續加大,養老制度急需改革以應對挑戰。
在此背景下,國內外正在討論或決定提高退休年齡。 至於中國是否會延長退休年齡的問題,《中國養老發展報告2023》中提到**養老金替代率推遲退休年齡的政策即將實施,調整後的退休年齡預計為65歲。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退休時的養老金水平與退休前的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
根據報告中的計算,如果1995年以後出生的個人從現在開始加入個人養老金,並不間斷地繳納繳款到64歲,並從65歲開始領取養老金,則替代率約為1477%。
延長退休年齡已逐漸演變成全球趨勢,可以有效減輕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負擔,也是維護政策代際平衡的有效策略。
然而,延遲退休並不僅僅意味著個人多工作幾年,還涵蓋了養老金支付年限、稅收制度、職場年輕人更替等一系列連鎖效應。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實現新政策的社會效益最大化,無疑是必須面對的艱鉅挑戰。
這引發了關於退休年齡是否應該一刀切、是否應該針對性別、是否應該因行業或職業差異而有所不同的討論,這不僅涉及個人的權益,也觸及了整個社會的公平穩定。
在這方面,政策制定者需要從巨集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加以考慮。
延遲退休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如何才能使這一過程順利進行呢?
**發展研究中心公共行政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王偉進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鑑於當前社會就業壓力和養老保險制度不成熟,要遵循國際上“循序漸進、小步走”的做法,設定乙個較長的改革推進期,每年的拖延幅度不宜太大。
同時,他還提出了男女退休年齡逐漸趨同的可能性。
延遲退休政策的設計已經完成,包括靈活執行的原則。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規劃自己的退休年齡。
那麼,這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有什麼影響呢?
如果你選擇提前退休,那麼養老金將減少一定比例; 如果您選擇延遲退休,那麼養老金將增加一定百分比。
這種獎勵和懲罰使公眾可以根據個人意願和身體狀況自由選擇何時退休。 這是一項非常實用的政策,可以確保延遲退休政策的順利實施。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延遲退休政策何時出台實施,但對於每乙個公民來說,在未來可能面臨的65歲退休新規中,我們應該及早規劃,理性面對挑戰,尋求最全面的養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