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爽.
十年來,天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總書記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長遠行動的思想準備。 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制度觀,從“努力把京津冀打造成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示範區”的戰略高度,系統規劃、突出重點、聚焦重點,更有力地推動京津冀協調發展。
堅持制度理念是重要方**。
系統概念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乙個重要範疇。 系統的概念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聯結、整體和發展的辯證法觀點。 堅持制度觀,就要求客觀地、發展地、綜合地、系統地、普遍地觀察事物和分析問題,在矛盾雙方統一的過程中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
系統概念是一種基本思想和工作方法。 中國是乙個發展中大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經歷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只有堅持制度觀,才能善於以歷史看現實,以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大局與區域性、當下與長遠、巨集觀與微觀、特殊與一般的關係。
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觀、方針和立場、觀點和方法,提出了“必須堅持的六項”,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堅持制度觀”。 在建設強國、振興民族的新征程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經濟社會發展矛盾錯綜複雜。 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調發展,必須從系統性角度進行規劃,使各項改革措施在政策導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效果上相輔相成。
協調和把握一系列重要關係。
面對解除京非資本職能、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龐大的系統工程,要明確目標、思路、方法,堅持體制理念,統籌把握一系列關鍵問題和重要關係,有序啟動改革措施。
統籌把握大局與當地情況的關係。 京津冀地理上相互聯絡,彼此靠近,區域融合,文化延續。 推動京津冀協調發展取得重要進展,既要注重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規劃,更要牢牢抓住緩和北京非資本職能的“牛鼻子”,實現統籌推進和重點突破的統一,不斷調動各方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協調和把握當下與長遠的關係。 推動京津冀協調發展,不僅能為高質量發展創造動力源泉,為全國、全地區協同發展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而且有助於優化生產力布局和空間結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要著眼於當前和長遠,聚焦不利於協調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解決發展難題,增強內生動力。
統籌把握巨集觀與微觀的關係。 京津冀協調發展需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完善空間治理。 一方面,要採取有效措施,從產業結構、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市治理等巨集觀領域打破制約協調發展的體制障礙。 另一方面,要加強目標、部門、政策的協調,不斷增強微觀層面發展的完整性和協同性。
協調和把握戰略與戰略的關係。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要準確把握發展趨勢,科學識別協同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機遇和挑戰,以更具前瞻性、可預測性、前瞻性的戰略部署、目標和措施解決重大問題。 同時,也要把戰略原則與戰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在順勢而為、乘勢而為的過程中把握戰略主動權。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深、更務實的方向發展。
實踐證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符合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新征程上,要立足區域協調發展內律,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深、更務實的制度理念。
一是要增強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設計的銜接性和協調性。 圍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足問題,堅持梯隊聯動,優勢互補,不斷在機制、平台、方式上尋求突破,使制定的戰略穩定、全面、符合區域協調發展實際、行之有效。
二是加大攻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困難力度。 促進協調發展就是重構生產力布局和空間結構,必須抓住主要矛盾,主動求革,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和高效配置,為構建統一的區域市場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推動北京“新兩翼”建設取得更大突破。 放寬北京非首都功能,打造北京“新兩翼”,將有效促進區域內資源要素加速流動,實現區域空間布局動態優化,縮小發展差距。 要繼續堅持控增稀存相結合,對內職能重組,雙手向外轉移,加快北京“新兩翼”建設。
四是圍繞發展新型優質生產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先進製造業集群。 要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就必須加快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 要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並舉,深化科技園區體制機制創新,改造公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做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新時代、新征程,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要堅持制度觀,從發展角度看協同、謀協同、促協同,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更可持續、更安全的一體化發展,努力把京津冀打造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者和示範區。
*: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