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一場轟轟烈烈的“拯救農村危機”運動如火如荼,這是第一次農村建設運動。 這場運動的目的是通過各種手段改善農村的落後面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從而緩解農村危機。
鄉村建設運動發起後,梁書明在山東鄒平建立了鄉村建設實驗村,閻陽初在河北定縣開展了平民教育,盧作富在北北開展了鄉村現代化實驗,黃炎培在崑山徐公橋設立了鄉村改造實驗區,陶行志在孝莊建立了農村師範學校, 從而培養帶動農村發展的青年知識分子。
閻陽初先生、梁漱銘先生、盧作富先生因推動鄉村建設被譽為“鄉村建設三英雄”。 費孝通高度評價農村建設運動,指出農民和農村的問題解決了,中國的問題就解決了。 這充分說明了當時農村建設運動的重要性。 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村建設運動的本質是對老百姓的教育,是通過社會的力量促進社會進步。
站在新時代,我們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鄉村振興是一項社會教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努力。 只有通過這樣的教育,才能真正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實現農民的富裕,才能使農村成為人們嚮往的地方。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農村發展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既是經濟振興,更是一次深刻的社會教育。 在這場巨集大的社會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了農村的價值,重新審視和思考了農村與城市的關係,重新審視了農村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
1.農村的價值和意義。
農村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 鄉村的田野、山水、古建築、民俗風情,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在現代化程序中,農村的價值並沒有消失,反而更加突出。 農村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資源豐富、人力資源豐富,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鄉村振興就是要充分發揮鄉村的獨特優勢,促進經濟、文化、生態的全面發展。
2.城鄉關係。
在傳統觀念中,農村往往是落後的代名詞,而城市則是現代化的象徵。 然而,這種觀念正在逐漸被打破。
城市的繁榮離不開農村的支援,農村的發展也需要城市的帶動。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要樹立城鄉融合理念,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3.農村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
鄉村振興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鄉村振興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文化傳承等方面,是保障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只有通過鄉村振興,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鄉村美化、農民富裕,進一步推動國家全面發展。
四是社會教育的深刻內涵。
鄉村振興既是一項經濟活動,更是一項深刻的社會教育。
在這種教育中,人們認識農村、了解農村、熱愛農村,形成了全社會參與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 通過社會教育,人們認識到農村發展的重要性,增強對農村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同時,社會教育也促使人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促進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5、全民參與共建、共享。
鄉村振興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要發揮各自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參與格局。
* 要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提供必要的資金和資源支援; 企業要積極投資農村產業,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發展; 社會組織和個人要積極參與農村公益事業,為農村發展貢獻力量。
同時,要注重共建共享原則,讓農村居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充分尊重村民的意願和需求,共同謀劃和推動鄉村發展。
第六,展望未來。
鄉村振興是一場持久戰,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 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觀念的轉變,農村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要不斷深化對鄉村振興的認識,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鄉村振興之路。 同時,要加強對鄉村教育的重視和支援,培養更多具有現代知識和技能的新型專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作者:沐瑤(農業旅遊賦能與鄉村運營創始人,摘自**《見主》)。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