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站穩腳跟和站穩腳跟是有根本區別的,從經濟角度來看,我們當時根本就沒有看過,1978年中國的GDP只有1495億美元,而美國是235萬億,是我們的16倍,日本是101萬億,是我們的7倍,蘇聯是9016億,是我們的6倍。
如果算上人均,甚至比我不忍心計算還要少,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數一數。
80年代的城市街區。
基礎經濟是不夠的,更別說軍事、科研、金融,這些尤其需要賺錢的能力。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還是很弱小的,要想徹底站穩腳跟,只能拼命搞工業、生產、經濟發展。
發展,必須有乙個跳板,而美國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最好的跳板之一。 (為什麼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國)。
1978年,中美正式談判建交,12月4日談完所有細節後,雙方對後續合作事宜有了很好的了解,於是12月18日立即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中美正式建交, 雙管齊下。
接下來的十年是中美兩國良好合作的十年,歷史教科書稱之為短暫的“蜜月期”,我更願意稱之為預示中國國運的時期。 (也有人說1972-1989年是中美之間的蜜月期,但更符合歷史的1972-1978年是破冰的曖昧期,1979-1989年是官方的蜜月期,這裡就不深入探討了)。
既然是合作,就要有利益來經營和維持合作關係。
我們送給美國的第一件禮物是1979年對Y的反擊,它擊敗了當時蘇聯的頭號兄弟越南。 這不僅是表明立場的明朗拳頭行動,也是企圖耗盡蘇聯的自然資源,減緩蘇聯與美國爭奪霸權的步伐。
第二個禮物是向中國敞開大門,允許美國、日本和西歐的工農業產品進入中國,為他們提供乙個十億人的巨大傾銷市場。
** 埠建於 80 年代。
當然,以他為首的美國和西方世界也給了我們豐厚的回報。 首先,中國簽署了最惠國待遇協議,放寬了管制,允許中國在進出口方面享受優惠待遇。 二是支援和引導本土企業來華投資。
簡單來說,我方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對貴方的貨物開放,只要在之前談判的範圍內,都可以在我境內交易。 當然,你也要拿出誠意,更何況要解除對我的進出口限制,你也要讓自己有錢有勢的企業來找我投資建廠,我們有現成的土地和工人,這樣你自身的生產成本不僅可以降低, 同時也幫助我進行產業體系創新。
80年代,國內汽車廠老舊。
在美國的領導下,日本、德國和法國也加入了對華投資和援助的行列。
在此期間,日本最為活躍,十年間共向我國提供8009億日元貸款,援建交通、能源、醫療、教育等專案22個,當然,這裡並不是為了美化日本,當時各國都處於發展相對困難的瓶頸期, 日本由於經濟快速增長,經濟量接近美國的60%,被美國用各種政策瘋狂打壓。新開放的中國市場解決了對日本工業產品的迫切需求。
很多朋友應該印象深刻的是,松下、三菱、日立、豐田、本田等日牌產品,都是在那個時候不知不覺地開始走進我們的生活,還有那些建在那個歷史時期的中日友好醫院。
上一篇文章提到我們放棄了對日500多億的戰爭賠款,很多人憤憤不平,但實際上,這是為近十年日本資本的進入和隨後中國的經濟發展鋪平道路。
舊的松下電視。
中日友好醫院。
那麼為什麼是日本呢? 不是法國和德國呢? 這是因為日本在地理位置、產業體系和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天然優勢。 在那種情況下,就算你有很深的恨意,但為了過上好日子,真的沒有辦法,你太窮了!
1989年,中國的GDP為3478億美元,而564萬億,日本305萬億,蘇聯7000億,美國是我們的16倍,日本是我們的8倍7 倍,蘇聯是我們的 2 倍。
雖然與美國、日本的差距變化不大,甚至還拉開了一點點,但別擔心,經過十年的試水,我們的經濟已經開始流動流通了。 大量外匯儲備不斷流入口袋; 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圈初具規模; 我們的基礎設施、鐵路、高速公路、海港、機場、能源設施、工業系統、教育系統都已準備就緒。 新的格局正在誕生,新的磨難和機遇正在形成。
1989年,老布希和戈巴契夫決定在馬爾他舉行會談,這是冷戰結束時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這次會議結束不到一年,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相繼瓦解,蘇聯的解體已成定局。
馬爾他會議現場。
與蘇聯戰鬥了70年,美國身心疲憊,絕對不允許乙個可以威脅到自己地位的國家再次出現。 其次,在土地、經濟、軍事、人口、工業和不同制度方面唯一具有潛力的國家是中國。 雖然中國仍處於友好合作時期,但各國只談利益,很顯然,蘇聯即將完蛋,如果中國再次被壓垮,兩個社會主義陣營都垮台,對美國來說將是双喜。
結果,在美國的領導下,西方國家立即改變對華政策,煽動**抹黑中國,丟擲一系列制裁計畫,中美十年“蜜月期”就此結束。
正當以美國為首的七國陣營準備對中國動用火力時,達姆突然站了出來,吞併了科威特,挑起了海灣戰爭。 眼看中東即將被拉入石油危機的漩渦,這是嚴重影響美國錢袋子的重大事件。 結果,美國與西歐和中東聯合出兵對伊拉克發動進攻。 中國暫時逃脫了。
海灣戰爭的場景之一。
隨著海灣戰爭的結束,蘇聯也如預期的那樣解體。 這給美國信心大提振,感覺又做了一次,開始走上全球霸權、當世界警察的道路。
不過,海灣之戰也徹底喚醒了中國,被譽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伊拉克,面對一支以美國資金支撐的現代化軍隊,戰敗比為1:300。 數以百萬計的伊拉克軍隊,只剩下43天就化為灰燼!
如果這場戰鬥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該如何應對?
還是要先發展經濟,先賺錢,這樣才能更快地擴大軍事和科技! 於是鄧教官於1992年開始了南巡,為改革後的賺錢之路定下了更加精準的規劃。
因為中國的經濟、科技、軍事一開始就太弱了,所以美國並沒有把中國當回事。 但一旦被蛇咬,為了阻止下乙個“蘇聯”的崛起,他一再對中國發動挑釁行為,千方百計把我們逼到半死不活的地步。 所以整個90年代也是我們四十年來最黑暗、最屈辱的十年。
1993年銀河事件、1994年特大空難、1996年台海危機、1999年美國轟炸我們駐南大使館(這些事件可以自己檢視,我覺得大家都應該關注一下,更有興趣給我留言,如果人多,下次寫個問題)。 怨恨、羞愧、無能為力和持續的危機感困擾著每個中國人,但能是什麼呢? 迫於形勢和自身力量,他只能選擇一次次的忍耐!
當然,忍耐終究是有回報的,我國獲得了10年的寶貴發展時間,在此期間,我們不僅追求經濟總產值的增長,而且加快了產業結構公升級,擴大了對外開放。
屆時,最大的影響應該是進一步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 大家應該有這樣的印象,這期間體制內很多人出海創業,我們現在看到的“無薪休假”案例,都是當年出現的。 目的是鼓勵那些受過良好教育、超前思考、視野開闊的人帶頭試水,並放心去做。
正是有了這個保證,一大批青年才俊才能無後顧之憂地集中精力把中國經濟攪得沸騰起來。 浩浩蕩蕩的出海潮和億萬勞動者的壯麗潮,也促使長三角、珠三角、東南沿海等經濟區正式形成。 總之,一句話:賺錢修路搞建設,謀求國內外發展!
90年代的兼職工作。
1999年,中國GDP突破萬億美元大關,達到109萬億,美國是963萬億,日本是464萬億,美國是我們的88倍,日本是我們的4倍2次,如果提出蘇聯,將不會進行比較。 中國經濟在十年內增長了兩倍多,與美國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
當然,如此快速的經濟增長也引起了美國的注意。 2001年,小布希上台後,公開宣稱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並加大了對臺軍售的力度。 他上任三個月後,中美兩國在南海爆發了一起撞機事件,我方飛機墜海,飛行員王偉也在這次事件中英勇犧牲。 中美關係跌至冰點,美國對華政策再次轉向“遏制”。
英雄王偉. 南海撞機事件發生後,美國將戰略重心轉向中國。 可以說,如果小布希的政策路線再堅持幾年,以當時美國的國力達到頂峰,中國抵抗可能連沒有多大意義。 但在關鍵時刻,命運的光環再次出現:本·拉登跳了出來。
未完待續。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順便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