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海軍第一艘國產海洋調查船下水的訊息中,印度人既高興又憂慮。 令人高興的是,印度終於擁有了一艘自建的海洋調查船,為印度海軍在公海情報領域奠定了基礎。 然而,它擔心中國在海洋調查船領域的絕對優勢。 據印度統計,自1990年以來,中國共建造和登記了64艘海洋調查船,超過美國和日本,成為世界上海洋調查船最多的國家。 相比之下,印度只有一艘國產海洋調查船,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差距。
中國海洋調查船數量眾多的原因顯而易見。 儘管世界各地已經建立了海上航線,但對海洋的了解仍然有限,特別是在海床深度方面。 對於需要在水下作戰和反潛的水面艦艇來說,水下情報的完善將對戰鬥力產生重大影響。 潛艇的主要感知手段是聲納,但潛艇的隱蔽性使得開啟主動聲納非常危險。 因此,準確的海底地形圖對於潛艇和水面艦艇的執行至關重要。 海洋調查船可以通過收集資料來製作海底地形圖,從而為海軍提供情報支援。 由於海洋調查船的優勢,中國得以在印度洋保持定期的測量船活動,對印度洋的了解遠遠超過印度。 這意味著,一旦中印軍事衝突爆發並蔓延到印度洋,印度海軍將難以掌握地理優勢,甚至可能遭到解放軍潛艇部隊的反擊。
海底的地形對於水下作戰和海上航行至關重要。 當潛艇在水下活動時,只有準確的海底地形圖才能保證其隱蔽性和戰鬥力。 美國海軍擁有44艘各型海洋調查船,並繪製了全球海底地形圖,為美軍在全球各海域的行動提供了重要的情報支援。 然而,海底的地形變化比陸地快,其中乙個海域的地形可以在短短 1-2 年內發生巨大變化。 “康乃狄克”號核潛艇在南海相撞的事故,正是由於美國海洋調查船的頻率和規模的降低,使美軍無法及時更新南海地形圖,導致潛艇活動受到限制。
海洋調查船的工作並非易事,並面臨許多挑戰。 海洋調查船需要在波濤洶湧的海況下工作,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需要應對複雜多變的海底地形的挑戰。 此外,海洋調查船需要受到保護,免受各種海上安全威脅,例如海盜和惡劣天氣。 因此,維持海洋調查船的正常活動並不容易,國家需要有強大的綜合實力和相應的技術支援。
中國不僅在海洋調查船數量上超過美國,而且正在積極發展海洋調查船隊,以增強海洋情報能力,保護海洋權益。 “康乃狄克”號航母事故後,海洋調查船在南海活動的恢復,顯示了中美在海洋調查船領域的博弈。 海洋調查船的活動將成為中美大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誰能在這個問題上起主導作用,誰就能在中美衝突中獲得更多的籌碼。
總之,中國在海洋調查船數量和優勢使得印度在印度洋難以獲得地理優勢,中國的海洋調查船數量超過了美國。 海底地形對海軍行動至關重要,海洋調查船能夠收集和提供有關海底地形的準確情報。 因此,海洋調查船領域的競爭將成為中美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