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清太極皇帝去世。 皇太極生前沒有立太子,死後也沒有留下詔書,清朝成立後皇位繼承也沒有明確的制度,以至於清朝的皇位沒有懸而未決。 所謂“國一日不能無王”,當時最高的聲音屬於黃太極十四弟、朔瑞多爾貢親王,黃太極與朔朔昊昊閣親王的長子。 無論是“兒子繼承父業”,還是“兄弟同死”,豪格和多爾袞似乎都有資格繼承王位。 不過,當時的清朝在後晉努爾哈赤時期仍採用“可汗王位選舉制度”進行皇位繼承。 多爾貢和豪格的支援勢均力敵。 在這種特殊背景下,多爾貢另闢蹊徑,提出扶持皇太極第九子苻麥為帝,自己則以叔父攝政王的身份出任輔臣,從而開啟了多爾貢政治生涯的巔峰。
攝政王多爾袞勳爵。
輔大臣的職責是在皇帝年紀太小,不能治理自己的時候,幫助皇帝處理和決定重大的國家事務。 如果用得好,可以在皇帝執政前的時期穩定朝局,穩定天下,同時也可以為皇帝樹立乙個好榜樣。 然而,在歷史上留下如此好名聲的輔臣屈指可數,比如周公、諸葛亮。 他們大多是因為承受不住權勢,所以要麼走上權臣的“不歸路”,要麼直接“謀反篡位”,敗身亡。
多爾貢是“否定教科書”的典型例子。 撇開對皇位的貪婪和思念不談,多爾貢在擔任輔王期間控制了清朝的權力巔峰。 鎮壓敵對勢力,壟斷權力,享受近乎皇帝的待遇和規格。 作為“直接受害者”,順姬對這位大叔懷有“深仇大恨”,在多爾袞暴斃僅兩個月後就將他徹底清算。 他不僅否認了多爾袞的功勞,還挖了墳墓,鞭打屍體來羞辱! 毫不誇張地說,順治對多爾貢的不滿和仇恨,都在這次清算中得到了發洩,同時,副大臣的缺點也再次暴露無遺。
多爾貢和順治。
令人驚奇的是,被輔臣深深“毒害”的順治,居然在康熙生前為他安排了四位輔大臣。 順治:這就是“好傷疤忘痛”? 還是有其他含義?
與順治的六歲繼位類似,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根本沒有治理的能力和條件。 在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裡,每天都有無數的重要事務需要處理和決定,依靠乙個年幼的孩子顯然是不現實的。 雖然小莊當時背負著大局,但畢竟她是女人,隔著幾代人,後宮政治的“反面案例”數不勝數。 無奈之下,順治只能安排副大臣協助康熙處理政務。 順治的安排是四位輔臣,可以說是用心良苦。
順治為康熙安排的四位副大臣是索尼、蘇克薩哈、庫比隆和奧白。 順治安排這四個人,不僅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地位、資歷足夠,還因為他們有共同點。
四名輔助部長。
1.生來三面旗幟,不受其他族人影響
八旗分為三旗和五旗,上面的三面旗幟相對最受尊敬。 上面的三面旗幟是黃旗、鑲嵌黃旗和白旗。 但這並不是順治選擇上三旗大臣來協助政府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上三旗沒有旗主,或者上三旗旗主是皇帝本人。 其中,正皇旗和鑲黃旗是皇帝太極時期由皇帝親自掌管的,多爾貢的正白旗在清算後也被移交給了皇帝。 在八大旗幟中,八旗旗幟大師的力量和影響力在每面旗幟中都是巨大的。 如果副大臣是下五旗人,而下五旗的主人通常是皇室的王子。 如果五旗之主決定造反,很可能會造成不可預知的嚴重後果。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順治只能從三面旗幟中選擇。
八面旗幟。 2.相對均衡的排序
索尼來自黃旗,排名第一; 蘇赫·薩哈(Sukh Saha)是積極的白旗,排名第二; 路邊皮隆和奧白都鑲嵌著黃色的旗幟,分別排名。
三,四。 因此,四名輔助部長在黃旗中占有兩個席位,在排名中墊底。 黃旗的索尼排在第一位,表明了他的後裔身份,在皇太極死後,索尼是崇正宮兩面黃旗的八位大臣之一。 蘇赫·薩哈是多爾貢死後第乙個揭露多爾貢叛亂證據的人,他是向順治投降的代表人物,這對順治具有重要意義。 而蘇克薩哈的這個位置順序,也起到了平衡兩面黃旗力量的作用。
3、沒有皇室親戚,都是外國姓氏
如果說選擇上三齊是為了規避潛在的風險,而副大臣的排名解決了權力平衡的問題,那麼故意不安排皇室來協助政府,就是徹底防止類似多爾袞的情況再次發生。 多爾貢給順治造成的“陰影”是深邃而不可磨滅的。 因為血緣和身份的特殊性,王室有機會捲入王位,大大增加了登上王位的風險。
清朝的前身是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後金政權來自女真部落。 後晉政權的出現,標誌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從部落聯盟的形式向艾心覺羅家族的轉變**。 所謂“可汗王位選舉制度”,就是家族內部的首領由八旗領主貝勒選舉產生,此時的最高權力不是專屬於某個人,更多的是由家族決定的。 皇太極的登基就是在這種制度下誕生的。
四大貝勒。 順治的皇位雖然也被提出來,但他本質上是乙個傀儡皇帝,實權掌握在多爾貢手中,宗族家族依舊掌權。 在這種形式下,清朝的至高無上者想要獨當皇帝,可謂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一方面,他被多爾貢察覺到,體會到,看到了皇權在氏族內部流通的弊端; 另一方面,出於對清朝皇權向帝權轉變的考慮,必須要有大刀闊斧的特殊措施。 順治很少安排四名非皇室成員的副臣,直接將宗族趕出核心權力圈。
雖然順治在童年時期承受了巨大的陰影和壓力,但作為清朝皇帝,他仍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尤其是從他為康熙安排的輔助大臣的角度來看,順治對於清朝掌控勢勢平衡和最高權力的改造,都有自己的經驗和手段,也為康熙真正將皇權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做了極其重要的伏筆和伏筆。